• 23阅读
  • 0回复

赶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9
第12版(副刊)
专栏:

  赶海
隋春青
上学前我在姥姥家住了半年,印象最深的是赶海,那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一次三舅领我去钓鱼,一会儿就钓上条一尺多长的鱼,连着七八条,可他觉得不过瘾,用石头压住钓鱼竿,然后找到一个三米见方的小水湾,再搬来大石头堵住进出的水流,便开始用葫芦瓢往外舀水。我问他干啥,他不答,只说等会儿瞧。当小水湾的水少到可以见底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许多大螃蟹在慌慌张张地躲来躲去,找石缝藏身。这真让我开了眼界!不一会,我们带的篓子就盛满了。大海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近水楼台先得月,小青岛的居民成年累月地吃海货,并不把这当回事。有一次我在海边捡了条一尺多长的鱼,姥姥见了说:“快扔了,有毒,没人吃的。”我看了看这圆滚滚胖墩墩的鱼,很不情愿地扔了。后来才知道,这鱼叫廷巴鱼,营养价值极高,日本人曾专从我国进口这种鱼。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据母亲说,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岛里没饿死一人。
15年后的再次赶海,又成为我终生难忘的事。夏天的午夜,三舅带着我和表妹表弟,换了衣服、鞋,挎着篓子,拿着铁锨,带着手电筒,向东面的海滩跑去。黑暗中远远听见水里有不少人,叽叽喳喳的。我跟着三舅,只穿着内裤跑进海去。我拿着篓子,他铲了一铁锨沙倒进篓里,我晃一晃,沙子漏下去,剩下的便是沙蛤等。又让我大开眼界!借着手灯光,我看看周围,只见人们都在齐胸深的水里泡着,还有只穿背心的女同志,她们不时嘻嘻哈哈地笑着。听表妹说,好多人是从对面岸上来的。夏夜在海里泡,凉爽沁人。我想,他们乘船走这么远的路,不仅仅是为了那些鲜蛤,更是为了享受一种氛围,一种乐趣,体味一下渔乡特有的风情。
白天赶海同样是其乐无穷。上午九十点钟,正是退潮时节,我们来到房后不远的海边,掀起块石板,满是海螺,一抓一把。我们堵住一个小水湾,就能捉七八只拳头大小的螃蟹。一只大螃蟹见无处躲藏,便举起一对大“钳子”,我还真手足无措。表弟赶过来支援,一出手就捏住了它,它乖乖的,一动不动,进了篓子后,却拼命往外爬。日头偏西了,我们忘记了饥饿,在礁石丛里寻摸螃蟹,直到篓子满了为止,浑身累得快散了架,可心情是很愉快的。
转眼七八年又过去了。听说现在赶海可不再像从前那样可以轻易获得许多美食。随着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货的金贵、人们假期的增多,陆地的人纷纷涌向海边度假、“淘金”。任何事情都得适可而止,所以政府颁布了有关法律法规,在恰当的季节封海,目的就是限制人们无节制地滥捕,保护海洋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