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喜中带忧看增收——丰收之后话农业之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26
第2版(经济)
专栏:

  喜中带忧看增收
——丰收之后话农业之四
本报记者王慧敏
丰收,固然令人欣喜。但对于已经不再被饥馑困扰的农民来说,当前更渴望的是在增产的同时,能够较大幅度地增收,使生活质量从“生存需要”迅速跨向“发展需要”的台阶。丰收,无疑为实现这种跨越提供了可能性。
从国家统计局传来的数字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人均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223.7元,达到1348.4元,全年现金收入有望突破1800元,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后,比上年实际增长5%以上。这个数字,让人欢喜,但也不能盲目乐观。
喜在何处
近两年,农民收入增幅加大,年年超过5%。与80年代中后期农民收入在低谷徘徊甚至出现负增长的局面相比,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说明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视农业的举措,已经收到了实效。我国农业有了持续发展的后劲。
今年农民收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第一产业在收入份额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为59.4%,与去年相比约下降了1个百分点。与1994年相比约下降了4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民单纯靠土地增收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农民增加收入的手段趋于多样化。二、三产业在收入份额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今年为34.2%,1993年为30.8%,1985年为18.9%,而1978年只占7.6%。
这一变化,带给我们这样一个惊喜:农村传统的经济格局已经发生变化,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有所加强。二、三产业在农民收入份额中所占比重的增加,说明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的发展。
今年农民收入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继去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近十年来首次超出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之后,今年,再度以优势超出。专家认为:这次的超出同十年前的超出,意义上有很大的不同。改革开放以前,城乡收入差距居高不下,1981—1984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一度曾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双方差距从2.37∶1缩小到1.17∶1。此后,又逐步拉大。今次再度超出,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更高层次上的循环,对于改善工农关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最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忧从何来
忧,首先表现在“慢”字上。距2000年实现小康还有四个年头,如期达到小康,今年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应不低于7.2%。尽管近年农民收入呈稳定增长态势,但由于前些年的欠帐,今年的再度欠帐,为日后增收增添了难度。
更令人忧虑的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仍未从根本上消除,增收的空间依然不大。
今年,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按理说,农民收入应该冲上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客观现实是,由于流通体制及市场发育不完善,在一些地方卖粮难有所表现,农民手中沉甸甸的粮食还没有完全变成钞票。没有农民增收的预期就没有农民增产的动力。如果出现“谷贱伤农”,必然影响农民来年种粮的积极性。
尽管近年来生产资料价格有所回落,但仍然处在一个高价位上。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生产成本上升幅度仍高于收入上升幅度1个百分点。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农业比较效益仍有下降。每百元家庭经营费用获纯收入,1990年为239元,1991年220元,1994年下降到192元,今年跌至94.9元。
乡镇企业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源泉。然而,近年来,乡镇企业中资本替代劳动的趋势愈加明显。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在下降,1990年,每万元资产吸纳劳动力3.24人,今年下降到1.32人。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3亿人,今后每年新增劳动力1300万人。剩余劳动力问题解决不好,增收就会受到影响。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农民负担屡屡反弹,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有些地方,农民的收入在乱集资、乱滩派、乱罚款中流失。
劲往何处使
近两年,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与国家提高粮棉收购价格和农产品市场价格上升有关。从长远看,靠提价来增收,潜力不大。目前,我国有些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接近或超过了国际市场价格。明年在国家粮棉定购价格基本稳定,市场粮价不可能回升,一些地方还有可能下降的情况下,如何加大增收的力度?
就客观条件看,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难度很大。近年,我国耕地面积每年以三四百万亩的速度递减,人口却以1500万的数量增加,人地矛盾愈趋尖锐,人均耕地比建国初期下降了近一半。“九五”计划规定,2000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是5000亿公斤,粮食播种面积不能减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余地不大。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力争单位面积上能有更高的产出。同时,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针对农产品市场的经常波动的现实,寻求政府行为和农民行为的契合点,着力培育市场——既发育产品市场又发育要素市场,既发育国内市场又发育国际市场。采取措施发育农民自己的经营和流通组织,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使农民的产品产得出,销得掉,既增产又增收。
继续提高二、三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抓住今年粮食丰收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初、精、深加工并举,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凡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大多是乡镇企业发展较好的时期。今后,欲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发展乡镇企业依然是关键。今后,乡镇企业不仅要在量上有所突破,还应搞好内部的技术改造,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此外,要设法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多种从业转移:既从农业转向兼业、非农业,又从低收入地区转向高收入地区,从农村转向城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