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阅读
  • 0回复

穷县走出共富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02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穷县走出共富路
□朱焕仪 黄唐贺
短短的几年时间,曾是全国重点扶持贫困县的海南省万宁县,实施“共富工程”大大加快了脱贫奔小康的步伐,农业正由单家独户的小打小闹,向大投入、大规模、高效益的产业化大生产迈进。199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22.8亿元,财政收入1.06亿元,分别是1990年的4.6倍和9.8倍。202个行政村已有180个达到小康水平,有四个村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万宁县地处海南岛东南边缘。过去荒芜的山丘、坡地到处可见,沿海滩涂有5万多亩沉睡千年。80年代末,农村人均年收入还在400元左右徘徊。
1991年3月,林玉权担任万宁县委书记、县长。为全县51万人民探索走出贫困、共同致富的新路子,他深入各乡镇调查研究,踏遍了全县的山丘、田野、海滩。他在许多村镇目睹了农民的创造。
龙滚镇水坡村有一个1000多亩反季节菠萝基地,是农民何琼雄和九名党员自筹资金、合股连片开发荒山坡地建成的,十户农民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在港北镇,县水产局养殖公司将虾塘承包给当地农民,公司对农民养虾提供技术指导并负责销售。公司和农民都获得很大的收入。
在长丰镇,镇里几名干部在福田管区蹲点,他们出资金、种子、化肥,农民们出土地、劳力、农家肥,共同生产反季节瓜菜,产品由干部收购售卖。结果,农民发了财,干部也赚了钱。
在考察过程中,林玉权逐渐形成了“共富工程”的新思路:采取机关(含干部)、农民、公司、科技优化结合的模式,使农业大规模开发所需要的资金、管理、土地、劳力、技术、信息以及商品流通等系列问题都能较好地解决,走出一条大投入、大规模、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新路子。
1994年初,万宁县委、县政府作出实施“共富工程”的决定。县政府办公室的四名干部,到大茂镇的大联、群星两个贫困村,动员组织192户农民,以股份合作制形式,即农民以土地、劳力入股,机关(含干部)和公司以资金入股,科技部门以技术入股,开发建成了大宗坡水果基地,率先创办了“机关(含干部)、农民、公司、科技”整体优化相结合的农业联合开发企业——大宗实业合作发展有限公司。现在,大宗坡水果基地已投资260万元,开发荒山坡地1200亩,种植各种果树1094亩,管理运转正常,作物长势良好。
实施“共富工程”,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大规模农业开发所存在的资金、土地、技术、流通等问题,而且为转变机关干部作风找到了新途径。机关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与农业合股开发,多渠道、多层次为公司筹措社会闲散资金,为公司管理出谋献策,与农民共同创造物质财富,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有利于廉政建设和社会长治久安。
万宁实施“共富工程”的做法得到了省委书记、省长阮崇武的肯定和支持,并在全省推广。目前,万宁各种模式的农业开发股份制企业如雨后春笋,已发展到850多家。全县建成了水果、瓜菜、海鲜、橡胶、椰子、肉鸡饲养等十大农业商品基地,形成了三条各具特色的经济带,并成为一个城乡开通、货畅其流的大市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