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报京侗寨看新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25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报京侗寨看新景
陶钟麟
报京在黔东南镇远县的大山丛中。十多年前去那里,那是为赶侗寨“三月三”采风。山寨的风情很古朴有趣,但那是类似于民俗艺术节式的表演,并不代表真实生活的全部。当笙歌与酒香飘散,留下的是深山谷中“日落而息”古老生活方式的清静、沉寂。说真的,那里很苦,与现代生活节奏相去甚远。日前,欣闻报京侗寨修起了中学教学楼,便很想去一睹风采。
车出镇远城,往南,逶迤的山峦在延伸。
车行三十五公里,到达报京,隔老远就看到中学的新楼。米黄色的两层砖房矗立在山垴上,就像竖起的一面旗,极是耀眼。记忆里那里有过一幢四壁通风而晦暗的灰色木房,阴沉沉的无言地面对群山。过去,乡里曾多次聘请外省老师来任教,这萧瑟飘摇的危房留不住人,人来了,不久就又卷铺盖走了。没有中学,山寨的孩子要翻山越岭到三十多里外的中学去求学。报京山寨经济落后,说到底还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形成历史性的教育铺垫的滞后。去年刚上任的乡长洪金洲将振兴侗寨的目光放得很远很远。抓教育基础设施的计划得到了县政府、县教育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并想方设法扶助实施。于是,在短时间内“心想事成”。教学楼在山顶拔地而起。当今,许多乡镇将目光倾注于跑贷款、搞工程、办企业,急功而近利。报京乡政府也在搞工程,他们把“希望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虽无眼前的经济效益可图,然而社会效益却是极其深远的。朴实的寨老们交口称赞,说这是“千秋功德事呵!”离中学不远是小学。小学的教学楼也才新修不久,很有气派,不亚于县城小学模样。
从乡政府出来,我们信步往新修的寨边公路走去。过去,公路只抵报京便打转,去年,从报京修通到岑松。公路联网了,个体运输小中巴咕嘟嘟地来回拉客。这条原本清寂的边远乡村公路也繁忙热闹起来。我们看到有好多人家从山下密密匝匝的寨子里搬出来重建在公路边。这可是传统观念的变化,山寨人有了创造新生活的欲望。久违的报京侗寨吹奏的不再是古老芦笙那六个音的简单老调调的重复。你听,充满希望的歌已在山寨响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