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土族村里“安昭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25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土族村里“安昭风”
佩夫
在土族儿女的家乡——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唱“花儿”、喝青稞酒、跳安昭舞、转轮子秋是土族群众美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土族民俗村小庄的安昭队,名扬青海各地,在自治县形成了一阵美丽的土族“安昭风”。
小庄村是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城附近的一个土族聚居村,该村的安昭队最初是由村民刁斯让索和她的丈夫祁生荣一起创办的。
如今已50多岁的农村妇女刁斯让索,在60年代曾是县里的文艺工作队员,去北京参加过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她家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张当年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合影留念的照片。后来,县里的文艺工作队解散,刁斯让索回乡务农,此后30年当中很少有机会唱歌跳舞。进入90年代,小庄村一天天热闹起来,几位年轻的土族阿姑找到她要她教舞,她感到格外兴奋,便欣然当起了教练,并主动将自家的院子当成了最初的排练场。
1995年,是土族安昭风劲吹的一年。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土族安昭轮子秋表演项目以精彩高超的技艺和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格,倾倒了万千春城观众,荣获了这届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此后,土族群众信心倍增,在全省的新社火调演中,小庄村及东沟塘拉的安昭队双双挺进西宁一展风采,给省城观众以全新的感受。
因为有了红红火火的安昭歌舞队,土族村庄也变得红火起来,村风村貌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村里年轻人学知识学文化的热情越来越高,村图书室的图书,也很少有“闲置”的时候。
圆圆的安昭,旋转着土族人圆圆的岁月和梦想。它如一阵彩色的风,伴着“花儿”的悠扬,飘着青稞酒的醇香,吹遍了神奇的土族之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