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如何展开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3-21
第3版()
专栏:

如何展开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向 达
关于如何在高等学校展开科学研究工作的问题,有些同志已发表过文章,把问题讲得很清楚了。我只想就几个比较具体的方面来谈一谈。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两个因素是不能缺少的,一个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一个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所必要的设备如图书仪器之类。二者之中最重要的还是人。没有人,光有完善的设备,绝不会自然长出科学研究来的。当然,设备也是重要的,不过不像人的因素那样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设备究竟是由人置备起来的,得其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不得其人则虽有好设备也是无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在科学研究工作方面,无论是人或设备都是很不够的。全国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太少了,为展开科学研究工作所必要的图书和仪器设备也缺乏系统,有这缺那。但是我们还是有,并不是毫无基础;有些科学部门,我们还有比较好的基础和成绩。今天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展开之所以还有一些问题,其原因并不是我们根本没有力量,而是我们没有能把原有的一点力量好好组织起来,保养发展起来,因而形成一种各自为战、各奔前程的现象。自然科学方面的情况我不太清楚,最少在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科学部门显现得很突出。以下就人同设备两方面来说明我的意见,所举的例子仍然限于我所知道的部门。
一、应该把人力好好地组织
起来
全国能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大约有三分之二以上集中在高等学校,所以在展开科学研究工作中,高等学校应该担负起相当大的责任,起相当大的作用:一方面为各建设部门培养和输送干部,一方面和中国科学院密切合作,配合中国科学院的科学研究计划协同工作,并为之培养和补充干部。就高等学校的本身来讲,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应该是相得益彰,而不是彼此矛盾。但从一九五二年院系调整以来,高等学校几乎把全部可用的人力都投到教学改革方面去了。尤其是在院系刚刚调整以后的一个阶段,有些人每周竟工作到七十小时以上,来对付编写教材和课堂教学。除了备课以外,更无余力顾到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本来不应该有矛盾的,如今竟然有了矛盾了。而在教学方面如其教材建设的工作能够作好,真可以解决教学上的困难那也罢了。实际上连这一点也不能解决。其不能解决的原因有几方面:一、今年写的讲稿,到明年原写稿人自己也不敢相信,非改不可;二、所写的讲稿往往只有原写稿人来讲,换一个人就应付不了;三、所写讲稿,只能内部参考,一提出去,其他学校就有意见,得不到一致的、或至少校外一部分人的同意。因此年年忙于讲稿,人人忙于讲稿。此外,有些教研室,虽说已成立起来,好像
一个集体,但实际却是“集体单干”。在一个教研室内,教员彼此之间在搞“集体单干”,校和校之间各行其是,不相联系,也在那里搞“集体单干”。结果每一个学校自搞一套,却拿不出去,拿出去了也是意见纷纷。教员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备课上面,五年制中专门化课程的准备问题尚且无暇顾及,自然谈不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也谈不到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今天在高等学校展开科学研究工作,首先是要制定一些制度,更合理地使用人力,使有些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教师尽可能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使其能有条件来展开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本来是没有矛盾的,从广义看,教学工作,尤其是教学改革工作,也应作为科学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但是这并不能说教学工作就等于科学研究工作,两者的作用是彼此相成而不是彼此相等。今天解脱一部分人力使其能初步展开科学研究工作,完全是有必要的。如何来解脱一部分人力呢?关于这一点,翦伯赞先生的文章(见二月十日人民日报三版)里曾有所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好的。此外我以为还应当好好地作一番组织和团结工作,把力量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这比“集体单干”的效果一定要来得好。兹以历史科学一门为例来说一说。
过去高等学校的历史教学是各自为战、各奔前程。有过一个时期,以一个学校为重点试验,作出一套大纲,提供各校作参考。首先这一套大纲,其他学校就有意见,其次各校根据大纲自写教材,形成了人各异说,莫衷一是。结果就像上面所说,并没有解决一般高等学校历史教学的问题。最近听说关于综合大学的历史教学,打算委托三个学校作重点试验,这比以前的“孤点”办法是好一点了。我觉得今天谈重点,点的基础要比较广大一点,兼有小规模面的性质,然后试验出来的结果才能比较稳固。就拿综合大学的历史教学来说,假设作重点试验的三个学校,其中有一个是北京大学的历史系,是不是可以以北京大学历史系为中心,再把天津的南开大学历史系组织到一起,联合两校的人力来解决历史教学的问题?或者是不是可以把历史课程按照段落或题目,两校分别认定编写教材?这样一来,一方面即可抽出一部分人力,一方面编好的教材最少可以同时解决两处地方两个学校的困难。
把可用的人力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共同解决教学上迫切的问题,然后有可能抽出一部分人力。有了人力,才算是具备了展开科学研究工作的先决条件。高等学校有条件展开科学研究工作,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干部培养规格的提高,以及中国科学院科学研究工作的展开和干部的补充自然也有可能了。
这种组织工作和团结工作,最好是从上而下的发动,然后实行起来才比较方便,减少不必要的顾虑。譬如说如其中央高等教育部能切实地向各校予以指示,这比各校之自动组织要来得有效,来得名正言顺。
能够抽出人力,具备了展开科学研究工作的条件,下一步正式展开科学研究工作,就要按照国家的需要,联系自己的实力,配合中国科学院的计划,来布置具体的工作。到了这一阶段,上下通气,在学术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建立自由讨论的风气,一般的学术团体如各种科学学会,应该要起相当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于把人力组织起来的意见。总括起来说,即是要扭转过去“集体单干”的偏向,几个地点几个学校按照课程组织起来,用真正集体的力量,来解决教学问题,使其有可能抽出人力,首先为展开科学研究工作创造条件。二、在高等学校里应该把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提到第一位,充分发挥潜力,尽可能的补充设备
关于我们过去的科学研究工作,在设备方面也同人力一样是不够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数量不够,有些也太旧了。图书方面的购置没有系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需的重要书籍和杂志,以及科学方面的经典著作,我们过去都不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去购置,而只是断断续续地买来的,因此作起科学研究工作来往往感觉困难。但是我们总还是有,只要能合理的使用,充分发挥潜在的力量,在目前是能够初步供应作科学研究工作之用的。奇怪的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以及不正确的认识,以至原有的那一点不够的设备也不能充分利用了。
举例来说:我们的仪器设备是很不够的。可是有些学校的作息时间规定只上午上课。上课的时间一集中,各科各班都在同一时间使用实验室,于是仪器自然就不够了,科系之间的通用也就大受限制了。若是改成上下午两班上课,或者加上晚上,三班上课,那么一套仪器的使用率就可提高到两倍或三倍。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为展开科学研究工作创造条件,都是大有帮助的,我们为什么不做呢?说到图书,情形和仪器一样。有些学校因为图书馆的容量发生问题,不能盖新的图书馆,扩充新的书库,只好将大部分图书堆起来,分散各处,不能集中,既减低了图书的使用率,也增加了图书借阅的麻烦。因为图书馆容量有了问题,阅览座位不够,于是无论学生或者先生看书借书都发生困难,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一方面也影响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展开。
以上是说的不合理的现象,此外还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今天的高等学校应该是以教学(包括科学研究工作在内)为中心任务。学校预算应该先满足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然后再及其他。可是有些学校的看法刚刚相反,造预算的时候,先把非教学用的款项都分配妥当,固定下来,剩下的钱再分配到教学方面去。教学上必需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购置的经费不够,只能自行削减,不能动用非教学项下的一丝一毫。这都是不够合理的,也自然而然的会对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危害。
我们的设备方面是不够的。可是我们如其在高等学校内能够把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提到第一位,充分发挥潜在力量,尽可能地逐渐补充设备,那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研究工作的展开,一定是不成问题的。
以上,就人和设备两方面来谈展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的问题。所举诸点,只就个人的观感所及立论,既未能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也未作细致的分析,所以是很不成熟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