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侗乡芷江的“外省媳妇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04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侗乡芷江的“外省媳妇村”
杨必坤
在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远离县城48公里的罗岩乡田坪村仅有近100户人家,却有近40位家庭主妇来自外省。这些媳妇们,有的是随军退伍而来,有的则是该地青年到外地学习取经期间认识相爱的,还有是自己慕名来到这里相亲成家的。这些来自桂、黔、豫、苏、浙、闽等省的媳妇们,在这偏远的侗家山寨,唱出了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
田坪村与贵州省相邻,四面大山环绕,出产丰富,既生产侗乡三宝之一的白蜡,也盛产天麻、侗乡接骨茶以及闻名全国的茶油。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整个三湘大地,同样也吹进了这侗寨山旮旯里。聪明能干、多情豪放的侗家汉子,深深地吸引着各地温柔明智的女子,这些聪明伶俐、心灵手巧的姑娘,来到村里后,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劳作,她们与自己的心上人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娘家的一些先进技术带到村里。杨全勇的妻子刘红玉是贵州石阡人,她将石阡的良种玉米带来进行试种,结果他家的玉米长得特别大,年增产100公斤以上;来自河南油田的王建英,她与乡亲们一起将该地特产红薯研成薯粉远销河南,头一年就挣了1万多元。外来媳妇孝敬父母,团结村民,从来不与任何人发生口角,并且乐于助人。来自广西的王敏玲,她与丈夫一起五年如一日,义务收养了一位孤寡老人,一直抚养到过世为止,村民们竖起大拇指,都说外来媳妇好。
这些外来媳妇还自发成立了农民生活互助会、妇女联合禁赌会和农民自我减负协会。农民自我减负协会冲破世俗的人情观念,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即“人情”仅限于婚嫁、生死两项,取消了建房、订亲、过门等十几个项目,即使是婚嫁、生死在礼金上也实行量力而行,不再在“多”字上做文章,严禁打肿脸充胖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