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让我们更加富有——访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德罗斯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0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让我们更加富有
——访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德罗斯特
本报记者卢新宁
显然,冯·德罗斯特先生有点意醉情迷。
在距北京城近300公里的河北承德,满含历史和文化意蕴的避暑山庄、外八庙深深地吸引了这位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的心。短短3天的访问中,58岁的冯·德罗斯特先生以远胜于我们这些同行年轻人的精力和热诚,不停息地穿行于山林园寺,沉醉在东方文化的曼妙中。
这是8月末,盛夏把最后的热情倾注在这座恢宏的皇家园苑上,避暑山庄以沁人的清凉迎接世界遗产中心负责人的首次访华,冯·德罗斯特先生在紧张的行程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冯·德罗斯特告诉记者,世界遗产中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处理有关《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日常事务。制定于1972年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和实施的一项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国际性文件。“公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确定世界范围内文化与自然遗产,将那些被认为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编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便国际社会将其作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加以保护。
“截至1996年6月,已有146个国家成为公约的缔约国”,冯·德罗斯特先生说:“令人高兴的是,世界上的文化大国都成为缔约国。中国于1985年加入公约组织,一直是委员会成员和主席团成员,参与了公约执行中的各项决策,在世界遗产保护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在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经济建设的热潮中关注与文化、自然的和谐,“公约”因此成为人类携手守护精神家园的纽带。24年来,《世界遗产名录》以每年平均20多个项目的速度递增,目前已经有106个国家的469项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名录,从希腊的德尔菲考古遗址,到中国的秦始皇陵;从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到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所有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诉说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表明着人类的创造力和梦想,以及与自然协调的状况。
在469项世界遗产中,中国共有14处。这就是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黄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武当山古建筑群、布达拉宫。
冯·德罗斯特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历史的原因,《世界遗产名录》中有一半以上的文化和自然遗址集中在欧洲,亚洲的文化遗产还没有集中地反映上去,这与亚洲大部分国家基本是在近10多年才接受这一国际公约有关。中国正在提交一份数量很大的世界遗产预备清单,他对此感到兴奋,因为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悠久,它包容了不同的文化、生态环境。冯·德罗斯特先生建议要有专门机构管理此项工作,更好地把中国良好的文化形象展现给世界。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引导青年一代关注这项人类伟大的事业。
“明年是《世界遗产公约》制定25周年,”冯·德罗斯特先生说,“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希望我们共同守护,使将来更加富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