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经济增长点和劳动力资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06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经济增长点和劳动力资源
陆子修
安徽省是一个人口大省,1995年总人口达6013万,农村有上千万剩余劳动力,城镇每年有新增近百万人的就业压力,劳动力就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将长期存在的大问题。因此,在安徽,经济增长点的选择不能“见物不见人”,不仅要通过经济增长点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且要加快对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为经济增长点的发展,培育和输送合格的劳动者。经济发展与劳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
一是劳动力资源增长过快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70年代末期之前出生的人口,已陆续进入劳动年龄,成为劳动力资源。由于70年代以前生育无计划,90年代以后形成劳动力资源增长过快的局面。随着企业制度的改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还会加深。
二是经济体制转变与传统就业观念的矛盾。传统就业观念重身份、重稳定,而经济体制的转变在劳动就业方面的突出表现是打破身份界限、鼓励劳动力流动。新体制下的就业观念与传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矛盾,不仅对老一代劳动者有很大冲击,对新一代劳动者也发生很大影响,不少劳动者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就业体制的要求,给政府、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各种压力。
三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劳动力素质较低的矛盾。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不只是厂房、设备等形式的转变,而且是人的素质由低向高的转变。但是,安徽的劳动力素质从整体上来说是不高的,14周岁以上人口的文盲半文盲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五个百分点。初中文化以上的大部分青年人,有一技之长者居少,劳动技能低。
四是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资本供给不足的矛盾。安徽省劳动力素质从整体上看还比较低,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是人力资本不够雄厚,经济增长就需要较多的资本供给。但是,由于受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资本供给严重不足,对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教育、培训到就业上看,都缺乏必要的配套资本。
五是社会进步、社会稳定与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劳动者都会面临着有岗位、无岗位、多岗位的三种处境,肯定会有一部分人流向社会,处理得好,会有利于社会稳定、社会进步;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社会进步。
加快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特别是集约式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大、资本配置标准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有较大的弹性,比较适合于劳动力资源丰富、资本供给不足、就业压力大的地区,也比较适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不能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立起来,而是要选择那些有发展前途、特别是集约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
第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扩大城乡就业面。农村是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而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强,把乡镇企业作为安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而且可以通过乡镇企业的辐射,改造农民的小生产观念,带动和影响农民的观念更新,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个体私营经济为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也应作为安徽经济的一个增长点,通过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扩大城乡就业面。
第三,开拓思路,探讨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方式。一是劳务输出型,亦即组织劳务输出,借外地的经济力量和市场需求开发利用本地的剩余劳动力;二是就地转化型,亦即通过加大活劳动投入,搞好农业基本建设,精耕细作、开发农业、养殖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就地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三是企业吸纳型,亦即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不断扩大其规模,发挥这些企业对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的积极作用;四是城镇依托型,亦即着力开发第三产业,建市场,搞活商贸、流通等等。
第四,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围绕经济办教育,培养多方面的适用人才。
第五,运用政策启动,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第六,完善政策,加强法制,为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政策和法制保障。
(作者为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