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反思传统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06
第11版(书评)
专栏:学术书苑

反思传统文化
王佃启
弥漫于整个80年代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人文主义思潮,在进入与90年代交替之际,突然因失去其酿成的空间而匿迹。近来,随着人文精神复归的口号被重新提出,一些学者的思想成果陆续行世,王树人、喻柏林合著的《传统智慧再发现》一书,便是一例。
《传统智慧再发现》一书分上、下两卷,共十六章。作者采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阐述了其对传统文化中所凝结的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智慧内涵的深刻领悟,内容涉及文字、宗教、艺术、哲学及思维科学等诸方面。作者认为,文字的发明创造,“是人类从原始的野蛮人变成文明人的标志”,因此,中西思想文化区别的根源,“就不能不追溯到中西文字的不同”。这大概就是全书以《汉字凝结的智慧》开篇的原因。在该篇中,作者将汉字放在与西方语言文字相对应的体系中,对以象形性为根基的汉字的特性、优越性及其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诗书画艺术的影响作了颇具说服力的论述,这使得曾在学界喧嚣一时的“汉字落后论”显得荒谬不经,不堪一击。接着,作者对汉人长于“象思维”即艺术性思维的思维方式及其对于传统哲学、宗教和文学艺术的影响作了深有体悟的阐述。作者还将其与西方逻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唯理性主义理论相对照,对避免了语言文字发明后所产生的“言不尽意”乃至“言以害意”等遮蔽作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优势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传统智慧再发现》下卷,作者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对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两大源流的先秦儒家和道家作了重新审视,对儒、道二家在对人的发现这一问题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这一共同点进行了深层的发掘与剖析。对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争论不休的几个原则性问题如理性与非理性、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元、人道主义、超越精神等,在将其实质内涵进行对比阐释后,作出了自己的论断。
全书以中西比较的方式,融会现实的手法,对传统文化与哲学作了较为系统的反思。书名冠之以“再发现”,显然具有文化重建和思想启蒙的意味和价值取向。
在结构方面,该书各篇章之间既独立成篇,又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使全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卷前设置“提要”和“绪论”,篇前设置“引论”,既对全书全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又为全书提供了更高层次和更广泛视野上的理论参照体系。
(《传统智慧再发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