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师表京华垂范塞外——北京市优秀教师范淑娟赴疆义务讲学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07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师表京华垂范塞外
——北京市优秀教师范淑娟赴疆义务讲学纪事
本报记者祝谦
有人说学生是稚嫩的树苗,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但园丁不是培养单个人的。我渴望在我眼前出现一片茂密的森林,那是一代跨世纪的人才,是下个世纪的基石。
——主人公语
北京的老师“亚克西”
今年8月,酷暑难耐的边城喀什,刮起了一阵沁心的“范旋风”。从地区到县、乡、村,许多街道拉起跨街大标语,学校红旗招展,鼓乐喧天。他们自发而又热烈欢迎的,是来自北京八十中的一位语文教师:范淑娟。
教师是中国历代民间供奉牌位上继“天地君亲”之后的“第五尊”。师道不尊的年代过去了,如今,尊师重教新风又起。但是,老、少、边、穷地区,教育滞后与经济滞后如两个怪影,桎梏着人们的思想,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新疆,更亟待各种助推力,把教育促上去。有如“好雨知时节”,北京市优秀教师范淑娟,于1993年来到了新疆贫困地区的喀什。今天,当人们从惊喜中醒悟时,已是花香四春了。
年届58岁的范淑娟,忙完一学期的高中课程和繁忙的班主任工作,利用暑假,自费到新疆讲学,已属不易。她把目光盯住新疆边远的贫困地区,更是精神可嘉。雪域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县,海拔4000多米,人一动就气喘吁吁,可她讲完学后,又一刻不停地走访农户。当范淑娟得知塔吉克族优秀学生克里木,兄弟姐妹七人,父亲去世,家境困难时,她拿出自己积蓄的1500元钱,支持克里木上完高中,并勉励小伙子当塔吉克雄鹰:“好好读书,你考上大学,我继续帮你。”克里木的母亲流着热泪说:“范老师,你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沿的英吉沙县,维吾尔族乡村教师卡斯木·乃赛尔因患肺结核已在家休养四年,范淑娟每次进疆都去看望他,还带去钱和营养品,帮他治疗和恢复。如今,卡斯木已能从炕上下地活动了。卡斯木的妻子见到范淑娟,搂住她久久不放,一个劲地说:“北京来的老师‘亚克西’(好)!”
范淑娟不仅专业知识精深,相关知识也丰富。她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均有深厚的造诣,独到的见解。她每到一地,没有三讲下不来,最多的一天讲了八个小时。以至她70年代的学生、现为北京某医院医生的杨素,担心范老师的身体,连续两年把假期“攒”起来,自费陪伴范淑娟到千山相阻、大漠相隔的新疆讲学,成了义务“陪讲员”。
教书育人力拔头筹
范淑娟生于新疆,因而与新疆有难解的情结。她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在中学任教34年。她是教育战线一头名副其实的孺子牛,耕耘出了一片绚丽多彩的天地。
范淑娟带的班,以整体素质好著称。这个“好”,定位在北京市一级:历届都是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学雷锋优秀集体、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她培养了10名学生党员,培养出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她带的班,每年有10余人次获全国和市区各类竞赛奖。她带毕业班时,100%的升学率。近几年,她有30名学生以第一志愿被师范院校录取。这在北京市的重点中学是罕见的。这些学生说,他们读师范,“是从范老师身上感受到了教师的崇高和光荣”。
教书育人,力拔头筹。著述颇丰,获奖连串。范淑娟的10篇论文,5篇获北京市一等奖,5篇获朝阳区一等奖,其中一篇获12省市优秀论文奖。她主编和参与编写了6部班主任及班级教育的专著。她已荣获北京市教育工作者的5种先进称号。1995年2月14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首都知识界知名人士联谊会上,范淑娟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现在独生子女多,这些当今的“小皇帝”、“小太阳”,有些在家骄横无羁,但这些学生到范淑娟班上后,便日见长进。家长纷纷前往讨教秘诀,范淑娟总是很平静地说:“没什么秘诀,我用的是90年代的思维,50年代的干劲,加上南泥湾的精神。因为这些是真善美的东西,所以它有力量。”
鲁迅先生说:“仅有爱,并不及格,还要学会怎么去爱。”有些人的不及格,是他们只有前者,而范淑娟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范淑娟平时利用公休日,在市区或京郊义务讲学不辍。假期一到,她就远走他乡。
还在1993年9月,范淑娟把全班54名学生送进大学之后,获得了休假。劳累了半年,开始的却是艰辛的休假:她踏上了赴新疆义务讲学的征途。
义务讲学情洒边陲
自费行程万里,讲学不收分文,范淑娟进疆后,未惊动“官方”,悄然独行。她从乌鲁木齐乘上夜班车,日夜兼程34小时,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所在地喀什。当时,汽车已颠得她腰酸背疼,双脚浮肿。但是,范淑娟没有休息,下车后就走上讲台,在农三师的12个团场和喀什、岳普湖等市县连轴转,义务讲学40余场,听众达万余人。
范淑娟利用讲学之余进行社会调查,每天奔波于大漠荒野之上达十几个小时。陪同她的教育部门的干部,快被这位北京来的“老太太”拖垮了,范淑娟却精神矍铄,深夜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体会、作笔记。
她不仅把一个老教师的人生体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同行,还积极把新疆的少数民族教师介绍出去。经范淑娟推荐,维吾尔族女教师阿依提拉·吾秀尔和全国优秀教师、塔吉克族女教师艾丽坎的彩照,先后刊登在《班主任》杂志的封面上,这是新疆教育工作者第一次以封面人物出现在全国教师面前。
连续四年,范淑娟不仅无私奉献了她几十年积累的教学经验,还无私奉献了她一年一次的休假,更无私奉献了她的积蓄2万余元,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衣物、文具和补助费。她唯一的索取是:唤起社会真情,资助贫困地区教育,培养国家的人才“森林”。
至今,范淑娟行程已达10万里,所注入的万里讲学深情,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许多不能亲赴新疆的教师及干部工人,在她行前送来了衣物、文具、图书和捐款。今年,范淑娟在她的学生杨素的帮助下,背来一个个包裹及8000元捐款,在喀什讲学之后,再深入500多公里,抵达最偏远的和田地区,播洒着又一片挚爱的深情。
记者在乌鲁木齐采访她时,谈得很晚,但范淑娟毫无倦意,岁月的沧桑,赋予她更多的是胸怀的博大和智慧的充盈。人们已无法顾及她休息,不断有人敲门,不断有电话打来,都是同一个内容:邀她讲学。范淑娟的新疆义务讲学,渐至形成一股“风潮”,已在新疆1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律动、勃发……
范淑娟人格的力量,深深感染了与她接触的每一个人。区党委教科部办公室主任董翔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人们赞颂范淑娟是一支纯净的“红烛”,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拼命三郎”,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布道者”,是一名不染浮华的“苦行僧”。他说:“我总觉得,这些赞语,是可,亦不可。”记者也默默:还是称她为“新时代最可敬的人”。不知她是否喜欢?
左上图:范淑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与维吾尔族孩子在一起。
左图:范淑娟在伽师县三乡地震灾区给贫困学生捐赠钱物。
吴明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