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O—157”与环境保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08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O—157”与环境保护
李新烽
继“疯牛病”席卷西洋的英伦三岛之后,“O—157”幽灵又在东洋的日本列岛漫游。大自然以其固有的规律不慌不忙地回报人类昔日的冒犯行为。
“O—157”是一种病原性大肠杆菌,对上皮细胞具有粘附力。人一旦受其感染,便出现腹痛、低烧、先期水样便,继而鲜血便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死亡。该病1982年首发于美国,此后在英、加等国亦有报道。
那么,“O—157”这种新病原菌从何而来呢?有人认为它本来就存在,只不过以前没有发现罢了。那为什么现在才能发现呢?看来,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医学培养技术和鉴定技术的进步。必定另有其因。
细胞的进化是微生物种群的特征,随时随地发生着。随着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细胞本身也在进化和变异。本来是非病原性的细菌,由于进化而变成病原菌,由于基因重组获得毒力基因而异化为毒力菌。“O—157”病菌便是细胞异化或基因重组的结果。
“O—157”病菌主要通过口腔传染,并有其特定的传染渠道。据调查,在传染渠道中,生肉占48%、蔬菜等食品占19%、水质问题占12%、人与人之间的二次感染占17%。
目前,尽管医学界对导致“疯牛病”和“O—157”的真正病因还未做出最后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两种新病原菌的产生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密切相关,而环境破坏却是现代化的副产品。现代化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舒适、方便的同时,也为人类造成了一些麻烦。
18世纪的工业革命有力地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在极大地丰富人类物质财富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森林是调节气候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工业用木材量的快速增加带来的滥砍乱伐,使全世界每年减少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这不仅大大削弱了自然界吸收、过滤和处理废物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且造成一些动物失去生存空间、从而走出森林、给人类带来传染病菌。
水是生命之源。可是,工厂昼夜不停排放的有毒化学物质和化肥中的硝酸盐,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由于流入大海的河水含有毒物质和病菌,导致水产品受到感染,人食后容易患病。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水中的病原体和污染物每年就造成2500万人死亡。
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卫生条件和医疗设施要比发展中国家好得多,然而发达的同时却带来地球的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了30%;最近五年里,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升了12%,其中17个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占61%。大气污染导致地球平均气温在本世纪上升了0.5摄氏度。高温不仅复活了某些原已死亡的病菌,而且促进细胞的异化,产生新的病原菌。这不仅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而且祸及动植物的生长,间接使人类遭殃。另一方面,越发达卫生条件越好,人越讲卫生,人的抵抗力相对变弱,越易感染病菌,而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又诱导细菌变异。因此,“O—157”首发于发达国家也就不足为怪。
问题的严重性还远不止于此,环境问题日益全球化已波及世界和平。生态恶化、环境破坏产生了大量“环境难民”;水资源的纷争、垃圾的境外转移已引起国家间新的矛盾。
恩格斯早在一个世纪之前就告诫人类不要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疯牛病”爆发,人们谈“牛”色变,拒食牛肉;“O—157”出现,人们惊恐万状,不吃生冷食物。这皆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药方”。人类总不能惧病废食吧!
看来,现在是治本的时候了。我们不仅要“但存方寸土、留予子孙耕”,而且要但存清洁水、留予子孙饮;但存新鲜气、留予子孙吸;多种草栽树、留予子孙荫。一言以蔽之,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