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太行山道路”报道引起强烈反响河北农大自加压力坚持为农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09
第1版(要闻)
专栏:

“太行山道路”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河北农大自加压力坚持为农服务
本报讯教师节前夕,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单位,纷纷对河北农大坚持“太行山道路”,以及为此付出艰辛劳动的教师们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广泛报道,在河北农大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师生感到责任更大、担子更重,表示一定要自加压力,负重前进,努力工作,再创佳绩,以此来报答中央和社会各界对河北农大的关怀和支持。
许多教师认为,这首先是对河北农大办学方向、办学道路的肯定。说明17年来,我校找准自己的位置,服务地方经济,始终不渝地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面向经济,面向山区,把科技送到农民手中,尽快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这条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老教授徐海光说,“太行山道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虽然年纪大了,但在有生之年,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山区开发作贡献。
许多参加太行山开发治理的老专家、老教授表示,“太行山道路”、“太行山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把知识献人民,为社会做贡献而不索取。这种精神需要发扬光大,我们一定要搞好传帮带,把这种精神和优良的作风传给青年教师,使“太行山道路”得以延伸和深化。
副研究员谷子林说,作为青年人,我们要更加珍惜荣誉,做坚持和深化“太行山道路”的生力军,以创造性的工作,拓宽山区开发新领域,再创辉煌。
在荣誉面前,河北农大教师们想得更多的是今后怎么办。于宗周教授说,邢台洪灾后,浆水试区基本安然无恙,但从山区治理的总体情况看,以往我们的治理方法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能只管小流域的治理和小规模的“围山转”,而是要山坡、沟、川一体考虑,搞十几万亩的中流域或更大流域的综合治理效果才会更好。
许多学生在收听收看了对学校的报道后,为老师们送科技进山、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太行山精神”和老师们的优良作风,为拓宽和延伸“太行山道路”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中央新闻媒介报道河北农大之际,正值该校组织教育大讨论。校党委立即布置深入研讨“太行山道路”如何坚持,如何深化,研究如何面向21世纪,加快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跨世纪人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研究如何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怎样更好地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为农民奔小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建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