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夕阳红”协勤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社会扫描

“夕阳红”协勤队
崔士鑫 孟繁彪
8月31日,记者坐车过河北省廊坊市区,见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下,除了身着警服的交警在规范、认真地执勤,更有几位白发老人挂着胸牌、手挥小旗,一丝不苟地帮助管理交通,格外引人注目。记者好奇地凑上前去,只见老人的胸牌上写着:“夕阳红交通安全员”;在岗楼旁边,还醒目地挂着一幅“夕阳红义务值勤”的大标语。
本以为这是老人们搞的一次短暂的“街上活动”,一采访,才吃惊地得知,这支“夕阳红”协勤队天天如此值勤,已长达半年有余。连他们胸前的小牌牌儿,也不是心血来潮自己做的,而是廊坊交警支队的正式授权。
现年60多岁的孙玉兰,原是一家街道办事处的主任,她看到往日一些人车乱挤的街道,在交警的严格管理下日渐有序,喜在心上。但她看到部分人交通意识仍然很差,交警管理工作十分繁忙,就和一些退休老同志商量怎样能减轻一点交警的工作量。于是,一支“夕阳红”交通安全协勤队出现在街头,起初有28人参加,很快便发展到58人。
今年2月2日,“夕阳红”义务协勤队正式挂牌上岗。从此,每天早上7时半到10时左右的交通高峰时刻,在市区的麦洼等路口,就出现了几位挂着胸牌、挥动小旗的白发老人的身影,风雨无阻。
在采访中,记者问几位老人,当义务交通安全员有没有报酬?
“要是要钱,我们就不值钱了!”孙玉兰是位直言直语的老同志,“一开始交警支队的同志说,老人们值勤也很辛苦,要给我们一点补助,但是没有一个老人同意接受。”
当晚,在安次区南门外大街农机公司门前,记者看到二三百人正围成一圈,饶有兴味地观看由几十位男女老少组成的秧歌文艺队表演自编自演的节目。
记者在这里巧遇两位特殊观众:区文化体育局局长李德忠和南门外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赵亚忠,他们介绍说,这是一支自发组织起来的秧歌队,因为“夕阳红”义务协勤队的岗亭离这里不远,所以大家提议,应该在表演中加入宣传交通法规的内容,也帮交警们出把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