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应让游客有个好心情——读者来信谈旅游服务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11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来信综述

  应让游客有个好心情
——读者来信谈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实行“双休日”以来,城乡出游人数大量增多,去年国内外出旅游人数已达6.29亿人次。但是,服务质量并未跟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步伐。近期,本报不断收到反映旅游服务质量的读者来信。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乱收费:包括园中园、寺中寺之类的“票中票”,重复收费及随意设点收费
福建省旅游局读者林长榕来信反映,北京颐和园的门票仅2元,但在园内游苏州街、佛香阁和登石舫二楼都要各交10元,游德和园、清华轩每处各收费5元。遍游颐和园,各种门票加在一起得花60余元。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景区,旅游团车辆一进山门,每车就要交旅游观光费和停车费各25元。此外,每人还要买10元的少林景区参观券;到了少林寺前,又得买5元一张的门票。
旅游是很多地方政府的一大财源,因而对门票的管理各有千秋,相关单位经常乘机一哄而上。四川省医药管理局读者郭照莹来信说,在峨眉山报国寺至清音阁途中有一处神水阁,其实只是一股山泉,过去一直是游客歇脚、洗手、洗脸、喝水的处所,从不收费。但今年夏天却来了一位农民在此收费:洗一次手、喝一次水或灌一壶水各收1元钱。这个价码写在一块木牌上,公然立于神水阁前。据在此收费的农民讲,这是附近一个村的承包项目。
另有多位读者来信反映旅游区的食品、饮料、胶卷等商品不但价高而且质量低劣;公共厕所或旅馆住宿的收费也高得惊人,令游客望而却步。
少数导游只游不导,甚至与商贩互相勾结,拉客宰客
福建省将乐县团委读者谢燕琴在来信中说,她和好友去苏杭游玩,为了节省时间少走冤枉路,多看景点,参加了一家旅游公司组织的“一日游”。但导游小姐对每一处景点只是在门口或车上粗略地介绍一下,然后限定时间催促游客抓紧时间逛。临近中午也不安排就餐时间,仍旧拉着逛景点。直到下午2时30分才把大家拉到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偏僻饭馆,吃了一顿青菜不青、热汤不热、米饭夹生的午餐。与安排紧张的上午相比,下午只剩下一两个景点可看,4时便让游客打道回府。
湖北省大冶市拖车厂的黄正安、李雨龙在来信中反映,他们厂组织党员去井冈山参观,联系了一位导游,前往黄洋界、大井毛泽东旧居。到了目的地,导游的踪影就不见了。在大井毛泽东旧居,有一位歪戴红军八角帽、身披红军服的男青年自称是讲解员。但在长达两个小时的参观中,他一句解说词也没有说,只是起劲地推销他的10元一张的快照。
个体户经营旅游业务,不讲服务质量,设备简陋陈旧,游客安全难以保障
社会科学院西亚非研究所读者贺文萍来信反映,今年2月他去桂林旅游,用96元买了漓江一日游的票。登上一辆正规的面包车之后,谁知车主将游客拉至一个称不上码头的浅滩,又将游客赶上几条小木船。在船上颠簸一个多小时后,在漓江中游一个浅滩处,又把游客赶到另外一条拥挤的大船上。快到阳朔时,船老大借口船坏了,将几十名包括老人、孩子在内的游客赶下船,大家只得在狭窄泥泞的田埂上步行,用了一个小时才到达阳朔大堤。如此折腾,还没来得及欣赏阳朔美景就已是下午5时,精疲力尽的游客只好往回赶路。
四川省工商联读者刘文忠反映,他去游览乐山大佛,在售票处购票后,却要到距售票处100米之外的一个乱石堆候船。那里不时有被游客踩松的石头滚入江中,游客互相搀扶好不容易才上了船。船上设施简陋,舱底全是水,也无遮阳挡雨的篷布,两条长板凳上挤着20多个人,还有20多个人只好站着。看景点时,大家互相拥挤,十分危险。
还有一些读者来信指出,在一些旅游区,私人拉客的现象非常严重。他们多打着可以走近路、多看景点的幌子诱惑游客,但提供的车辆、木船大都是陈旧、破烂的,安全性能很差。
外出旅游,吃住行哪一样都不可忽视。旅游业是综合性、依托性很强的行业,涉及到文化、工商行政管理、交通、园林管理、宗教等多个部门,管理起来确非易事。为保障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各地政府应尽快规范旅游市场,加大管理力度,搞好综合治理。
本报记者杨雪梅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