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静流则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11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静流则深
高凯明
夹金山,白雪皑皑。雪地上,有两人一马正艰难向上爬行。马前者,一位又瘦又小的年轻红军战士,叫钟珠瑞。他把马缰绳勒在肩上,身子朝前倾九十度,拼命拉马前进。马后者,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战士,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工农政府执行委员董必武同志。董老双手拉紧马尾巴,身子不情愿地向后仰三十度,由马拖着向山上行走。
这是一九三五年六月的一天上午,静静的雪花,正不紧不慢地扑打着漫漫的长征路。
翻过山头,飘飞的雪花中又加进了雨,雨雪交加,使下山路更难行。一九三三年参加红军,当时担任董必武同志勤务员的钟珠瑞把马缰绳从肩上移到手里,用背和脖子顶住马头,以限制其行速。董老放开手中的马尾巴,改扶着马的臀部前进。
积雪受雨水作用开始融化。先前是一滴滴的,慢慢的。后来是一道道的,匆匆的。随着山下气候的逐渐变暖,雪水终于成为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蛇一般逶迤而去。再往山下,又有很多蛇一般的小溪出现。到了山脚下,一道道小溪便汇成了一条颇具规模的小河,十分湍急地向下流着。
沿小河岸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条小路,像小河的影子似的伸展着。湍急的小河,已把红军战士从大雪纷飞的隆冬带回到了鸟语花香的盛夏。
钟珠瑞牵着马,董老拄着拐棍一前一后地走着。在一个拐弯处,钟珠瑞突然发现脚下的小路被小河水冲断了。断路有四尺宽,怎么办?
越过去!钟珠瑞扶董老上了马,然后拉紧了缰绳,猛地向对面跃去。然而,就在他落地之际,受惊的战马一声长嘶,脖子一昂,把他一下子拽进了水里。
湍急的河水奔腾着,虽仅有齐腰深,冲劲却异常大。钟珠瑞几次试图站起来,但身子不当家,他只好随水翻滚着。董老沿岸追来,几次伸出手中的拐棍,却怎么也够不着钟珠瑞。
在冰冷的河水里,钟珠瑞渐渐失去了知觉。就在这时,一棵横卧在水面的枯树把他给拦住了。钟珠瑞抱住树干后定了定神,继而笑了。原来,他发现眼前是一个平静的潭,河水奔腾到此不再流动了。
钟珠瑞想走上岸,但手刚一离开树干,身子便沉了下去。他接连喝了几口水,双手又本能地抓住了枯树。水平静了,却更深了。他这么想着,再望望水面,才发现这由清澈河水汇成的潭颜色原来是深不可测的黑色的。
潭水冰冷,就要把钟珠瑞给冻僵了,他的一只手,开始不自觉地离开了树干。就在这危险时刻,钟珠瑞眼前出现了一只巨大的手。之后,他拉着钟珠瑞慢慢地向岸边移动着。钟珠瑞发现,救他的是一个大个子红军。他的一只脚踩着枯树,另一只脚在岸上,由董老死死地抱住。这情景,有点像钟珠瑞拉马,董老拽马尾巴的镜头。
上岸后,大个子红军对钟珠瑞说,激水常浅,静流则深。说到这里,他扭头望了一下又说,毛泽东同志见你在水里爬不上来,断定是这个原因,才让我放下担架赶过来。
毛泽东同志?钟珠瑞转过头来,发现在深潭不远的山坡上,放着一副担架,周围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儿。毛泽东同志躺在担架上,正向这里招手。
潭水,静如明镜。
(作者单位:广东省纪委《党风》杂志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