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播种光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1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播种光明
  王延雄
中国有近500万人因患白内障失明,生活在黑暗的痛苦中。怎样才能使他们恢复正常的视力?怎样才能使他们回到光明的世界?
1989年9月29日,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晶体植入培训中心——世界人工晶体中国天津培训中心正式成立。
七年来,中心已成功地完成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近1万例,90%以上的患者视力恢复到0.5以上,75%以上的患者视力恢复到1.0以上。1万只心灵的窗口又重新开启,见到了阳光。7年来,中心积极地探索新的教育推广模式,已成功地举办了34期培训班,让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1700多名眼科医师掌握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技术。7年来,中心无私地派出手术小组到农村及边远地区,共帮助68所医院开展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他们把光明送到了农村,送到了边疆,送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
人工晶体已经诞生了近半个世纪。可惜的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患者却得不到这种治疗,其原因一是缺乏掌握这种技术的人才,二是经济负担超过了承受的能力。林教授以精湛的技艺解除了许多白内障患者的不幸与痛苦,但他为那些仍得不到救治的白内障患者心急如焚,彻夜难眠。林少明先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眼科教授兼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主任,是亚太眼科学会秘书长。他曾出版了10本专著和300多篇科学论文。
“我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让世界上所有的白内障患者回到光明的世界。”怀揣这个梦想,林少明教授把他的目光投向了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
1988年4月28日,林教授在北京约见了天津医科大学的袁佳琴教授,正式提出筹建世界人工晶体天津培训中心的计划。
袁佳琴教授是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的博士生导师,早在1953年她即开创了我国工业眼科学的研究,并著有“工业眼科学”一书,近10年来,正是由于她的大力参与,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新方法在中国才得到了普及,并展现出勃勃生机。
1983年,袁佳琴教授参加了香港第九届亚太眼科学术会议,凭借学术上深厚的造诣,她敏锐地意识到我国治疗白内障的传统手术方法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林少明先生、彭佳琴教授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中心筹建工作,林先生慷慨解囊,市政府拨款支持,袁佳琴教授日夜操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中心与其相关医院已完成手术27056例。中心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林少明先生于1988年受到了李鹏总理的接见。袁佳琴教授也于1990年获第二十六届国际眼科大会颁发的“对世界眼科有杰出贡献水晶奖”。
七年来,中心还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中心于1991、1993年先后两次举办国际范围的学术会议,如今,世界白内障医师学会暨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会议又将于1996年9月21日至22日在中心召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