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日加工贸易立国战略面临转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12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日加工贸易立国战略面临转折
冯昭奎
今年4月,日本企业在国外的生产额达41万亿日元,终于超过了日本的出口额。尽管日本整个制造业的国外生产比例还不到10%,比美国的近30%还差得远,但是,在国外的生产额居然超过了出口额,这对于长期推行所谓“加工贸易立国”战略的“出口大国”日本来说,意味着一个重要转折。
促使日本在国外生产迅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贸易摩擦。8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对美欧等主要贸易摩擦对象国进行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动机是为了回避贸易摩擦,这种直接投资也被称作是“贸易摩擦回避型”投资。由于长期投资的累积效应,正在使日本同美欧各国的贸易结构发生变化。
促使日本在国外生产迅速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日元升值引起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现在,即便是同美国比较,无论是人工费、地价,还是工厂建设费、电费,美国都要比日本便宜。至于同发展中国家比,生产成本的差距就更大,一般发展中国家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仅为日本的1/10至1/20。因此,尽管日本企业像拧湿毛巾似地努力降低成本,也难以同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抗衡。由于对外、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目前日本彩电的80%(以台数计)或50%(以金额计),电话(包括有绳与无绳)的大约90%(以金额计),包括高级照相机在内的所有照相机的40%以上(以金额计),汽车的34%(以台数计)是在国外生产的。
由于在国外生产的比重增加,日本需要对其制造业增长的计算方法加以修正,即加上在国外的生产之后进行再计算。这样,虽然近五年日本国内制造业的增长微乎其微,但是,加上在国外的生产,日本整个制造业在五年间增长了11.6%。这意味着迄今牵引日本经济增长的制造业的活力扩散到了国外,又向国内反馈。
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对日本的“加工贸易立国”战略提出了挑战。长期以来作为“加工贸易立国”战略的主要支柱的制造业,在最近五年仅增长了0.5%,而同期整个服务业增长了46.9%,尽管服务业也可为对外贸易做贡献,但对于传统的加工贸易模式来说,其作用是很有限的。
日本“加工贸易立国”的基本实力在于其出色的工业生产技术、工厂管理水平和开发与改进技术的能力,在于具有良好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在于其重视生产现场的传统。
尽管日本在制造业生产技术上的长处对于发展中国家仍然十分有用,也是日本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与生产转移的重要内容,但是,对于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日本自身来说,过去的技术知识与经验已经不够用,其相当部分可以用计算机取代,可以说,信息化正在“侵蚀”日本“加工贸易”的基础。因此,日本正在超越其“加工贸易立国”的传统经验,创造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的发展战略、新的技术知识与经验,以适应正在更高层次上迅速展开的国际竞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