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发展为了服务——江苏省供销社发展纪实(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13
第2版(经济)
专栏:

  发展为了服务
——江苏省供销社发展纪实(下)
本报记者 赵志文
我们永远是农民的儿子
供销社历来“农”字当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为农服务这面旗帜会不会旗倒色褪?这是中国九亿农民所关心的供销社改革的焦点。面对记者的提问,周秀德,这个从乡间小路上走出来的江苏省供销社主任满怀深情地说道:“我们永远是农民的儿子!”周秀德说,改革发展的目的是尽快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江苏省供销社系统承担着国家委托的农资供应和粮棉收购任务。农资供应,量多量少,价高价低,历来牵动着农民的心。它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省内农资全面连锁经营,实行省内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以确保广大农民利益。尤为值得让人称道的是,近几年来,在全国化肥一片涨价声中,江苏地区的化肥价格始终保持比邻近地区低10%左右。靠什么给农民这样大的实惠?靠开拓经营,靠“堤内损失堤外补”。我们在采访中发现没有一个农资部门是“单打一”只搞化肥供应的,几乎都在搞全方位开拓,全方位经营。记者曾与一位基层社农资部门经理交谈:“农资供应不赚反赔,你们图个啥?!”“供销社有钱不贴农民兄弟,贴谁?!”这位经理反问道。是的,为农服务该掏钱时,就要舍得掏。今年,全国棉花压库严重,调销缓慢。江苏省收购新棉955万多担,比上年增加160万担,且收购质量、进度均名列全国前茅。全省无一张“白条”,没拒收一两新棉。然而,在这背后,全省供销社已有数亿元人民币贴了进去。仅南京市供销社上半年因棉花压库,就支付银行利息近6000万元。
为大农业服务
改革之初,江苏省供销社就在全国供销社系统首次提出了供销社要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既要为纯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村多种经营服务,为乡镇工业服务,也要为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同时,还要为城市居民生活、城市大工业和外贸出口创汇服务。供销社这种全方位为农服务的指导思想和为农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大趋势所需。
近年来,江苏省供销社从市社到县社,各地都成立了专门为乡镇工业服务的网络,采用代理、派驻、跟踪等多种服务方式,开展信息、资金、技术、储运等全方位的服务。1995年全省供销社系统为乡镇工业组织原材料和推销工业产品总额达145亿元。省农资公司以科技为基础,创办科技公司,围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实施系列化服务。省农资公司与省农科院土肥所建立了农资试验基地,开展计算机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达100多万亩。全省供销社系统共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00多个,实现产值40多亿元。句容市社引进外资建立了草莓及其它果蔬的深加工企业,对农民种植的草莓及其它果蔬实行“保价收购”,解决了农民“卖难”。
自1991年始,江苏省供销社5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7亿元,如今,在江苏省一些市县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商场往往是供销社办的。如宜兴市供销社在市区投资兴办的苏南商厦,营业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1995年零售额高达6亿多元,在内贸部组织的全国百家最大零售企业评比中名列第三十三名。如果按年人均销售额计算,这家商厦更是以百万元的佳绩雄踞全国同行之首。
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在市区和县城已拥有500平方米以上营业面积的商场1000多个,上万平方米的商业服务设施40多个。江苏农民高兴地说:“供销社把繁华都市搬到了田头农舍,市场经济越发达,供销社和我们农民兄弟贴得越紧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