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船头教师阎成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1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船头教师阎成米
  新华社通讯员
这是洪泽湖上一条普通的水泥船。它长不过8米,宽只有2.5米,然而它载负了洪泽湖渔民对文化知识的希望。它就是泗洪县临淮镇二河村船头小学。执教的是坚持水上教学32年、人称船头教师的共产党员阎成米。
“咱既然选择了教书,这辈子说啥也不能把湖上的读书娃撂下”
1964年,洪泽湖上办起第一批船头小学时,大队书记找到阎成米,请他下湖当教师。阎成米盯着老支书热切期望的目光,激动地点了点头:“行!”
船头小学,就是将教学船开到渔民生产、生活水域,渔家孩子不出湖就能上学读书。船小,一般只够开低年级班。在船头上课的老师,吃住全在船上,一个月难得上几回岸。教室是长约4米、宽2.5米、高不到1.5米的船舱。上课的时候,学生坐在船板上,以膝为桌。近1.80米个头的阎成米上课时只能盘膝而坐,头顶离舱顶只有一拳高。坐累了就双膝跪着,跪累了再坐。只有下课时,他才能在舱面直个腰。日子久了,膝盖上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茧子……
说是个小学,也只有他一个教师。他白天教全日制学生,晚上还主动教成人扫盲班。阎成米的船长年停泊在离湖岸10多公里的湖面上,其生活的艰苦和寂寞可想而知。没几年,洪泽湖最多时曾有过的100多个船头小学教师,都陆续上了岸。只有阎成米的船头小学坚持了下来。
阎成米4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左腿萎缩的残疾。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和水上生活,又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静脉曲张。一年暑假,阎成米回陆上探望家人。老奶奶一见他这模样就哭了,拉着他的手劝他上岸。阎成米说:“不成啊!咱既然选择了教书,这辈子说啥也不能把湖上的读书娃撂下。”
阎成米自己没回陆上,反而把妻子段广珍也拖下了湖。阎成米的教学船移到哪里,妻子的生活船就伴到哪里,帮着接送学生,照料学生生活。中师文化程度的阎成米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他的船头小学的教学质量,是临淮最好的小学之一。有一年全县小学统考,他班上的36名学生,有10人得了满分,名列全县第一。
除教本镇、本村渔家的子弟外,外地过境的船民送子女来求学的,阎成米也收。32年来,在阎成米的施教区内,无一适龄儿童失学,有近千名渔家的孩子从阎成米的船头走上了求知之路。从他船上走出的学生,有的上了大学。二河村也由“文盲村”变成了全省扫盲先进村,青壮年渔民扫盲脱盲率是全洪泽湖区最高的。
“渔家把娃交给了咱,咱就得像爸妈一样关心娃”
阎成米常对妻子说:“娃是渔家的希望。渔家把娃交给了咱,咱就得像爸妈一样地关心娃。”
渔家的孩子没书包,阎成米和妻子精心用渔网编织了书包。阎成米的船上平时有七八个孩子搭伙吃中饭,三四个孩子留宿。阎成米夫妇在船后养着鸭子,鸭子下的蛋自己舍不得吃,一到节假日,就给学生吃。
为了安全,阎成米夫妇常常一天几次撑着船挨个接送学生。冬天,湖面上结了冰。冰薄时,阎成米挥棒在船头破冰开船;冰厚时,船只无法行驶,阎成米就搀着学生从冰上走。一个冬夜,阎成米上完课护送扫盲班学生小段回家,走在半路,只听“喀嚓”一声,师生俩同时掉进一个冰窟窿里,阎成米奋力把小段推到冰上,自己好不容易才爬了上来。回到家,衣裤冻得硬硬的,扒都扒不下来。
“人要是一辈子只想着自己,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这些年,临淮镇靠水产养殖成了泗洪县首富镇。乡亲们富裕起来了。阎成米兄弟五个,其他四兄弟都有了漆得油光铮亮的大船,只有阎成米家祖孙三代七口人挤在一条从人家手上买来的旧船上。全家一台36厘米的黑白电视机,还是他大儿媳前年过门从娘家带来的。
阎成米不改初衷:“人要是一辈子只想着自己,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阎成米多年来节衣缩食,把有限的积蓄全都花在了教学和孩子们身上。阎成米收教的那些“住校生”,经常管吃管住不算,有了头痛脑热,所花费的医药费,阎成米也垫付了,从来不向家长要。办成人扫盲班,接送学生的小木筏子,学员所需的本、纸、笔,教学船上所需要的小马灯和煤油,都是他自己掏钱买的。用了20多年的教学船是水泥船,还是县文教局奖给他的。阎成米把它改装成教学船,花掉1200元。这笔钱一花,阎成米一家老小近两年没添一件新衣。去年“五一”期间,阎成米要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妻子段广珍在衣服堆里翻了半天,能换上身的也就是那套他穿了不知多少年的蓝布中山装。
今年7月,阎成米患了肝脓疡和胆结石,住进县人民医院做手术。躺在病床上,他拉着前来探望的县领导的手说:“你们替我跟医院说说,让我早点出院,孩子们等着我去接他们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