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出路在于转变——江西宜春行署专员伍自尧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14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出路在于转变
——江西宜春行署专员伍自尧一席谈
余继军 李烽
伍自尧,江西省上高县人,1946年6月生,1984年毕业于江西行政管理学院。曾任乡党委副书记、书记、县委副书记、书记兼人大主任。1992年任中共宜春地委副书记,1995年4月任宜春行署专员。
宜春地区位于赣西北,辖四市六县,总人口48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是个典型的农业区。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宜春地区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较鲜明的地方特色。农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定位置,主要农产品进入全国排行榜,199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693元,高出全国、全省水平。但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来实现的。如果今后要想在此基础上再来一个腾飞,出路只能是向集约型经济转变。
首先要从片面追求产值、速度转到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济效益上来。宜春这些年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确很快,但速度和效益极不相称也是事实,根本原因是思想观念有偏差。一些同志只顾眼前不管长远,只管数量、速度、投入的加码,不顾质量、效益、产出如何。这在经济增长约束条件已由资源为主变为市场为主的今天必然栽跟头。
其次应从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到内涵扩大再生产上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仅在于规模的大小,更重要的在于结构和效益的优化。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总是热衷于铺新摊子,甚至把老企业创造的利润拿来建新厂,结果是新的还没建起来,老的已经垮掉了。这是应该记取的教训。
三是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入、粗放式经营转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水平上来。多年来宜春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增加能源、原材料消耗,低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来实现的,如继续这种消耗,不仅建设资金难以保证,而且将造成资源的过量开采,破坏生态平衡,极大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因此必须转变方式合理使用生产要素,促进经济质量的提高。(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