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中小学生高消费抬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14
第8版(文摘)
专栏:

  中小学生高消费抬头
学生这个无丝毫收入的消费群,被商家看好,并随之出台各种促销措施以招徕顾客。家长在孩子与商家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参与这种消费。于是,学生学习用品出现消费高潮,并且渐趋高档化。据了解,某市三年级二班的52名学生,就有38名用的是名牌书包,价格不低于100元,闲暇课余,学生们聚在一起,就是互相炫耀,互相攀比。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随之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许多孩子在家里,家长百般呵护;“小皇帝”到了学校,更是不能容忍己不如人。而作为家长,尽管比较吃力,却努力满足孩子的要求,不忍心让孩子受一丝委屈,这也许就是这些家长对孩子表达爱的特殊方式。
造成这种畸形消费的原因除家长和学生之外,社会原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商家为取得最大程度的利润,以目前流行的卡通人物为标志,并加以大量的广告宣传来吸引孩子。一个三年级小学生让妈妈花了168元买了一个书包,只因为书包上印有“西瓜太郎”。
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数据:现在救助一名失学儿童完成全部小学学业的标准是4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相当于城里孩子购置文具的一次性高消费,而这能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接受五年的学校教育。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在东南部经济腾飞的同时,全国中小学尚有1600多万平方米的危房未能得到修缮,西部还有许多小学适龄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威威咪咪”,什么是“西瓜太郎”,什么是“唐老鸭”,他们只是睁大求知的双眼,渴望一个读书的机会,然而,每学期40元的花费让他们的家长愁眉不展,望而却步。
(9月8日《工人日报》张艳 董振霞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