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三年三大步 步步向市场——吉化集团三年改革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15
第1版(要闻)
专栏:

  三年三大步 步步向市场
——吉化集团三年改革纪实
本报记者 李安达 新华社记者 辛明华
编者按:吉化公司“步步逼近市场”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根据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转换机制,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加强管理,进行企业重组和要素重组,有效地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其中的关键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逼近市场的进程中,吉化公司目标明确、步子稳妥、措施果断,而又步步伴随着艰巨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变革中,始终注意整体效益的提高和职工生活的改善,不只是其变革的目标,也是其稳妥变革的重要条件,这一点,也值得借鉴。
吉化集团,我国化学工业的一面旗帜。“吉化经验”曾在全国工业系统产生过强烈的反响,本报曾于1990年作过连续报道。时隔五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新时期,不少人在关心,今天的吉化怎么样了?对此,总经理刘树林有一句颇具代表性的回答:“我们是三年三大步,一步一步逼近市场经济。”不断深化自身的改革,使吉化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第一步,从转换机制入手,推
出决定命运的“20条”
吉化是我国最大的化工联合企业、重要的化工原料基地,拥有13万职工,生产1000多种化工产品,为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它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从1990年到1992年,利润不断下滑,企业留利近乎零,投入10亿元的技改项目,竟因缺3000万元收尾资金被迫停工三个月。炼油厂、有机合成厂因没钱买原料而低负荷运行,甚至职工发工资也碰到了困难。症结在哪里?吉化人在思考着。
1992年12月,一个决定吉化命运的文件《吉化公司加快改革,转换经营机制20条》诞生了,拉开了吉化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序幕。20条主要围绕两项改革,一是理顺集团和二级企业的关系,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
吉化集团有30多个二级企业,过去在大一统管理体制下,大小事情公司统管,盈亏公司统算,二级企业缺乏面向市场的压力和动力。改革的第一刀就砍在这“大一统”的体制上:把二级企业推向市场,使他们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经营者。公司内部各厂间也互为用户,产品供需以合同方式保证,按市场价格结算。体制一变,马上见效。1993年当年实现利税13.7亿元,比1992年增长11.5%,一举结束了三年徘徊的局面。
紧接着,力度更大的用工、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开始。过去,吉化也搞过三项制度改革,但这次按市场机制运作,无疑会在13万职工中产生剧烈的震动。按照方案,公司机关要由原来的677人精简到238人。人事部经过反复落实,只能减到239人,还差一人。“差一个也不行,别的部门减不下来,就从你们人事部减。”总经理刘树林毫不通融。这一名额硬是从人事部减了下来。从1993年开始,经过定编、定岗、定员,三年共减下职工1.4万多人,占职工总数的10%;落聘、解聘、免职厂部级干部125名;公司机关部室由38个减至22个。由于是竞争上岗,过去苦活没人干和人浮于事的现象消失了。
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工资总额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双挂钩,拉开了分配档次,总体上提高职工的收益。
抓运营机制的改革按吉化人的说法是“很好使”,3月改,4月就见效,一个月的利润相当于第一季度的总和。到年末,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都在10%以上。
第二步,向原有体制开刀,在要
素重组中寻求发展
经营机制理顺之后,体制上的矛盾就变得突出起来。吉化自己是个大而全的化工城,它下面200多个分厂又几乎都是小而全的单位,这在生产要素的组合上是不合理的。怎么解决这一司空见惯的“老大难”问题呢?
1994年,吉化在改革上迈出的第二步是向原有体制开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围绕股份制改造,实行企业重组。
公司内原有一大一小两个炼油厂,大炼油厂每吨原油加工成本为95元,小厂为157.8元。过去是各干各的,两个厂合并重组后,大厂炼油,小厂进行深加工,每年增创利润3000多万元。又如,过去,各厂都有自己的车队,忙闲不均,现在各生产厂的机动运输和特种车辆统一归口成立了公路运输公司,仅对外承包运输任务每年就可增加收入1000万元。再如,集团内原有六个机械制造与加工企业,由于分散经营,很难形成合力,如今合并成立机械装备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很快就体现出它的效益。
这一年,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利用这一契机,吉化把卫生所、幼儿园、文化宫、体育场、招待所、医院等事业单位从原属各生产厂分离出来,集中组建了公用事业公司和职工医院,实行企业化管理,面向社会全方位服务。事业公司与企业签有协议,实行有偿服务,集团公司给予适当补贴。事业单位的重组同样显现出它的效益,1994年集团公司减少补贴1700万元,1995年又减少补贴3000多万元。
第三步,再做管理文章,提高
经济运行质量
1995年,吉化集中解决的问题是管理上台阶。
说到管理,人们对吉化“严、细、实、快”的管理经验并不陌生,曾在全国推广的“创无泄漏工厂”、“创清洁文明工厂”、“创无事故工厂”等活动至今还有旺盛的生命力……那么,今天提管理上台阶与过去有什么不同?总经理刘树林说:“光有基础管理的好传统是不够的,必须使企业的管理行为适应市场经济。”
对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回款、工程承包、外用工、营销人员现状等7个方面的解剖结果令人吃惊。仅1994年,物资超储占压流动资金8737万元;高价进货多支出2000多万元;资金被骗1700万元;外欠集团货款高达4亿多元。
吉化决定集中解决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两个主要矛盾,同时,将资本经营和资产经营都提上日程。
1995年,《吉化集团产品销售进入市场的实施办法》、《吉化集团物资采购订货管理规定》等条例相继出台,从集团公司到二级企业都确立了“销售—计划—生产”的运作流程,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和国外客户集中的地方有营销分中心,企业以市场行情来制定投资决策,组织生产经营。即将投产的30万吨乙烯工程,是在始建之初就着手市场开发的,乙二醇、聚乙烯等18种产品签订了今明两年的供需合同。现在,市场观念、营销观念已经成为各级经营者的首要观念。染料厂厂长王学令,用12天时间跑了美国13个营销点,仅在南卡罗莱纳州小城卡尔斯顿,一次就定出蒽醌88吨。
现代化的营销必须有现代化的队伍,在全面整顿中,那些吃回扣、收红包损公肥私的人被清除出去,调离了223人。并采取公开招标和考试方法,把一批坚持原则,有营销经验,又懂外语和微机知识的人才充实进营销队伍。
吉化原来实行“统筹统管,统借统还”的财务管理制度,弊病很大。新出台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经营资金管理办法》确定了“谁建设谁筹资,谁受益谁还贷”的原则,集团只监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新制度实行后,二级单位花钱更精打细算了,市场真正成为资金投放的导向。销售回款速度明显加快,由日回款几百万元提高到千万元以上,并创造了日回款3700万元的高纪录。
集团还建立了每星期资金调度例会制度,合理调整资金流向,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要。成立财务公司,统一管理集团和二级单位银行帐户,统一资金结算,避免二级单位体外循环,增强了资金使用的整体实力。去年市场原油趋紧,炼油厂等单位缺少资金购不进油。集团通过集中调度,保付原油货款30亿元,保证了生产。吉化不仅做到了生产建设正常进行,而且连续三年未欠国家和地方税款。
“目标利润,成本倒逼”是吉化多年采用的降成本、增效益的管理办法。集团每年根据市场情况提出利润增长目标,分解到二级厂。二级厂再把这个“目标利润”转换成“目标成本”,分解到车间和各个生产环节,用控制成本来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今年电石厂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产品价格下降。为了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他们通过节约开支、降低消耗来控制目标成本,预计今年利润仍可增长10%。
每一步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在近三年的改革中,吉化有1万多人丢了原来的饭碗,400多人从领导机关精简下来,100多名厂部级干部被落聘、解聘或免职,一些人昨天还是效益好、收入高的企业职工,今天则变成了公用事业公司的成员。如此大的利益调整,必然会产生阵痛。而思想工作到位,正是化解矛盾、保证改革到位的法宝。
吉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典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硬措施的作用越来越大,思想政治工作还灵不灵?吉化用事实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1993年元旦到春节,围绕“转换经营机制20条”顺利实施,企业的宣传舆论工具全面运作,改革成了热门话题。报纸上登,广播里说,电视上放,节日串门也议论。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春节后付诸实施,进展顺利。
三项制度改革,也产生过不小的震荡。落聘、解聘的干部,下岗待分配的工人,有上访的,有发牢骚骂娘的。他们不把矛盾上交或推向社会。对落聘、解聘的领导干部,区别不同情况,或由一线退居二线,或调到别的岗位待干出成绩来再聘任领导;对下岗的工人,多方设法帮助就业,组织技术培训。工人蔡德君下岗后自己设计加工帽子,生意很红火。他又主动找到工会,招了20名生活困难的职工一起来干,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经理说:“他当选劳模,一是奖励他干得好,二是鼓励大家广开就业门路,哪一行只要干好了都光荣。”
在吉化,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同时兼任着企业的生产或行政领导。“思想政治工作要为企业的中心工作直接服务,思想工作的舞台要设在改革和发展的主战场。”党委副书记温继武经常强调这一点。每项改革措施出台,同时都有一套思想工作来保证,每项生产建设任务的关键时刻,也是思想工作最繁忙的时候。
吉化有2.7万多名党员,1542个党支部,33个二级党委,这是企业的中坚力量。“班子带队伍,党员带群众”,这也是吉化的优良传统。化肥厂的脏、难、险、重工程都由党员去带头完成,“党员工程”活动,依然在各厂、各单位全面开花。电石厂烧碱车间蒸发器加热器疏通清洗,操作时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碱水滴下来经常烧伤皮肤。几年来这项工作一直由党员完成。丙烯蒸馏塔重420吨,高82米,是30万吨乙烯一台关键设备,技术要求高,工期紧。承担制造任务的装备公司机械厂焊工班,在班长孙长庆等十几名党员带领下,吃住在厂,日夜奋战,光焊条就用了8吨,三个月完成了国外通常要7个月才能完成的工程。
有人从管理学的角度,将思想政治工作当做现代管理的核心;也有人从两个文明的角度,将它作为社会良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吉化走过的路,或许留给人们的启示更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