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生死攸关的抉择——河南治理淮河污染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1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中华环保世纪行

生死攸关的抉择
——河南治理淮河污染纪实
本报记者白剑峰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一首歌谣形象地道出淮河的沧桑经历。
“救救淮河”,这是淮河沿岸人民发自肺腑的呐喊。
今年6月30日,河南省宣布:关停全部年产5000吨以下的化学制浆小造纸企业1380家,其中淮河流域512家。全省统一行动标准:停止供电、收回执照、停止并逐步收回贷款、拆除化学制浆设备。
令出如山倒。一位小造纸厂的厂长哭了,当他亲手将刚刚见了效益的设备砸毁时,工人们也都落了泪。这是多么沉重的代价,也是多么深刻的教训。过去在决策中没有遵循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的规律,上了重污染、难治理的小造纸。如今,钞票是赚了一些,可守在淮河边的孩子们却连口清水也喝不上,年三十夜乡亲们煮饺子的水都是臭的。关了,对得起良心!
为了防止死灰复燃,省委书记李长春等领导还亲赴第一线明察暗访。省政府派出督查组逐厂检查,逐个蒸球、制浆池落实,对于顶风违纪、弄虚作假者严厉查处。据悉,仅周口地区就先后拘留了20名企业法人,4名科级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7月30日,全省关停小造纸工作全面落实。至此,全省有机污染物排放量每年可削减30万吨。其中,淮河流域为10.8万吨,削减率为15%。
接着,省政府又提出更高目标:1997年底前,省辖淮河流域所有工业企业(含乡镇企业)的废水必须达标排放。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不论所有制形式,不论规模大小,都将被依法责令关闭、停业或转产。同时,承担责任的领导不能提拔。对此,副省长张洪华说:“实现这一目标,也仅仅是使淮河满足群众‘能养鱼、能浇地、能洗澡、喝了不生病’的要求。如果连这一起码要求也达不到,那么经济的增长又有什么意义?”
漯河市有条黑河,过去有“黑河两岸,小鱼当饭”的美誉,可如今却是水如其名了。恶臭滚滚,寸草不生,鱼虾全无。站在这条河边,漯河市第一造纸厂厂长韩国忠沉痛地说:“对于发展经济,我是功臣;对于下游人民,我是罪人。”该厂是淮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每年向黑河排放废水600万立方米,并最终汇入淮河。为了减少污染,该厂去年主动限产3万余吨。同时,先后投资6000万元,建设黑液处理和碱回收装置,减少污染负荷70%。近期,又投资3200万元建设中段水治理工程。
莲花味精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味精生产企业,也是“污染大户”。总经理李怀清动情地对记者说:“过去,我们为了项城100万人的利益,危害了淮河流域1.5亿人的利益。现在,治污已进入倒计时,企业的生死存亡,在此一举。如果不能按期达标排放,莲花集团将毁于一旦,我也将无颜见江东父老!”据了解,该厂共投资7600万元建起5套污水处理装置,有机污染去除率达90%以上。目前,该厂正在建设总投资7680万元的二期治污工程,预计明年底可彻底解决味精废水处理上的难题。
壮士断臂,其心诚也。这也许正是淮河变清的希望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