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贫困地区要跳跃式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16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贫困地区要跳跃式前进
国务院扶贫办刘福合
扶贫开发所要追求的理想效果是一方面逐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另一方面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但从这些年的实践看,从整体上讲,通过扶贫使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有了大幅度减少,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并没有相应缩小,反而在逐步拉大。因此,中西部贫困地区只有实现超常规发展,跳跃式前进,才有可能靠自身的努力,遏制和逐步缩小与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此外别无选择。
第一,走出等靠要的误区,加速推进市场经济进程。在传统体制下,区域经济发展基本上是由国家计划来组织和推动的。那时,要缩小地区差距,有效的手段是地方政府尽可能从中央政府那里多争取项目、投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的运行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主要靠市场去完成。在这种情况下,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等靠要已是误区,国家转移支付的宏观调控既是有限的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可靠的选择就是推进市场化进程,用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巨大推力去积极参与竞争,奋起赶超。
第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精心培育支柱产业。资源存量大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优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一方面给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互惠互利合作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也为贫困地区在市场配置资源的竞争中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等价交换的机会。另一方面,贫困地区可以自主地根据当地资源优势,突破小而全的发展战略,选择并发展一些产业关联度大,市场需求和收入弹性高的支柱产业,以此为龙头,带动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第三,保持超前意识,抓住东部产业西移的历史机遇。东南沿海地区经过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产业,原材料初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越来越有西移的内在动力。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东部向西部的产业转移将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大规模展开。西部贫困地区要有超前意识,在战略上要为产业西移做好精神的和物质的准备。
第四,要重视和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贫困地区由于区位条件、资金、技术、管理等水平的制约,把有限的资金过多地发展国营、集体经济,总体效益是事倍功半的。实践证明,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脱贫效果明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