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坚持正确扶贫决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16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坚持正确扶贫决策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严瑞珍
从目前的扶贫进度来看,到2000年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规定的目标难度很大,必须要在今后四年中加大扶贫力度;而加大扶贫力度,关键在于有一系列正确的扶贫决策:
一、综合性扶贫决策。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态、资源、交通、人口素质等各种因素。因此,反贫困也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这叫做综合性扶贫。
一些地方和单位把扶贫工作简单化,以为只要引进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一个新的品种、建立一个乡镇企业,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任何一项新的技术和新的产业都要和一定的生态、经济、社会、意识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假使原有环境条件没有逐步地加以改变,这些单项的扶贫措施就难以生根发芽,有的即使奏效于一时,在短期内把人均收入水平暂时提高了,但都无法持久。这是一些地方脱贫之后很快返贫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区域补偿性扶贫决策。贫困地区都位于边远地区。它和位于城市和经济中心附近的农村比较起来,往往遭受以下四个方面的经济损失:第一,土地质量差,同等投资获得的经济收益少;第二,因为要加上运输成本,工业品价格逐远逐高,农产品价格逐远逐低,使得贫困地区农民买进工业品要多花钱,而卖出农产品却少赚钱;第三,集约化程度低,造成边际收益低,边远地区是平原地区的生态屏障,每年投入植树、种草、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方面的耗费巨大,但收益却部分地转到平原地区的生态效益上。区域间级差土地收入的差异,是造成地域间经济收入差异的经济根源。因此,应该把近郊富裕地区获利的部分,通过税收纳入到国家财政中来,用于对贫困地区的补偿。
三、以农为主的扶贫决策。人们往往沿用“无工不富”的口号于扶贫,一个时期在贫困地区大上工业项目。当然在有条件的贫困区,可以发展一些工业。但在大多数贫困地区往往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如果在贫困地区把发展工业和农业加以比较,工业的投资量大、动员面窄,只有部分农户参与;同时投资工业受益覆盖面小,受益率低。农业正好相反,除极个别地区外,农业资源都较丰富,不乏发展收益很高的特色农业的条件;投资量不大,稍有启动资金就能运行;家家户户都能参与,受益覆盖面广;风险低,成功率高。因此,要走出轻视农业,似乎只有主要依靠工业才能脱贫致富的误区,坚持走以农业为主的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