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弄潮儿孙广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18
第11版(职工天地)
专栏:奋斗者之路

弄潮儿孙广军
陈鹤龄 王玉民
孙广军1969年从农村走进县城,在饮食行业摔打21年后,于1990年8月出任内蒙古宁城县饮食服务公司的经理。人们拭目以待,他将怎样治理这个明亏、潜亏达240多万元、已经积重难返的企业。
“伏虎将自有伏虎神通”。孙广军虽然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但他却胸有成竹,因为他知道公司的“症结”在哪儿,他知道开多大剂量的“药方”能攻克这个“顽症”。
饮食服务公司的构成无非是大大小小的饭店、旅店,孙广军曾在小饭店里当过“小头头”。孙广军出任经理后,把他在承租网点期间的成功经验放在整个系统推行。他的“第一板斧”就砍在了机关身上。一个百十多人的企业,机关干部就有21人,无疑是17个经营网点的“包袱”,而且大多数网点又都挣扎在亏损当中。坐在机关里“遥控”管理不如深入到网点“垂直”管理。机关除一名副经理和一名财务人员外,其他干部都被他狠着心“撵”到基层工作,而且“釜底抽薪”,下去的干部在哪个网点,工资、奖金就在哪个网点解决。就连他自己也在基层“挂职”,工资、奖金都在“挂职”的网点解决。这是一剂“良药”,把人的惰性变为激情,机制活了,企业活了,人们的思想也活了。
孙广军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捕捉机遇的企业经营者。进入90年代,宁城县还没有一套彩色扩印设备,孙广军多方筹措资金,于1991年填补了这项“彩色”空白,使宁城县父老乡亲们的业余生活多了一份色彩和亮丽。
宁城县历史上曾经有过浴池,但早在1975年就停业了。长期以来,呼唤浴池成为宁城县反映最为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作为议案,多次出现在人代会、政协会上,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悬而未决。身为县人大常委和饮食服务公司的经理,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对浴池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新增十几个浴种,于1992年底重新开放,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名之所至,谤亦随之。孙广军在饮食服务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必要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于是,当被告也在“情理”之中了。
1994年10月,宁城县商业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组成工作组进驻饮食服务公司,对孙广军任职以来的经营情况进行核查和审计。核查、审计结束后,摆在领导办公桌上的是这样几组数字:
从1990年9月至1994年5月,饮食服务公司资产总额由69.1万元增加到358.4万元;所有者权益由16.8万元增加到189.4万元;1990年亏损27.5万元,1991年扭亏为盈,到今年,累计实现利润252万元。是非曲直终有辨,心底无私天地宽。孙广军用他的政绩无情地击碎了谣言和诽谤。他以他的成绩光荣地当选为自治区劳动模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