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星火在这里燎原——记沈阳北陵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20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星火”十年铸丰碑(三)

星火在这里燎原
——记沈阳北陵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
孙敏莉
在沈阳市北郊,有这么一个地方:面积只有5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1万人。10年前,这里还是地地道道的传统农业乡,而今这里已经成为沈阳农村经济的示范区和星火技术的密集区。一项项高科技产业在此迅速崛起,1300多家各类企业“拔地而起”,基本形成了电子、轻工、纺织、机械、建材、医药等18类星火支柱产业。1995年底,这里实现社会总产值46亿元,利税3.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400元。
这就是我国第一家于1992年正式挂牌的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沈阳北陵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
密集区由沈阳市于洪区的北陵乡和陵东乡组成。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星火技术密集区,原因不仅在于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陆路交通,更重要的是在密集区周围“环绕”着35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军工企业,为密集区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技术支撑。密集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秦旭升说,4年来,他们正是靠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借鸡生蛋,借脑发财,才使密集区有了今天的情形。
“引资先引智”,密集区为技术人才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沈阳科技机械工业技术研究所由东北大学和北陵乡合办,20多位教授走出校门,走出象牙塔,在这里从事干燥机械的研究。他们摸准了市场的“脉搏”,生产的粉粒干燥系列产品不仅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而且还打入印尼、泰国、新加坡等多国市场。这个不足70人的研究所,现在已经能创年产值超过千万元。
到目前为止,密集区“引进”各类技术人才2300多人,创办39家民营科研机构。这些机构研制成功的新产品中有19项获得国家专利,近100项获得国家级奖励。
高新技术成为北陵星火技术密集区“腾飞”的助推器。在这里,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6%。有“小型巨人企业”之称的沈阳防锈包装厂,在1989年建厂之初,就把目标瞄准了世界先进水平。他们通过大量的科技投入,不断结合市场需要开发新产品,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加网防锈包装纸。仅120人的企业,1995年的产值达到2200万元。
沈阳北陵星火技术密集区为了防止出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局面,投资两亿元建成了鸭绿江工业小区和北陵科技工业城,集中“摆放”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北方科工贸集团、富成实业公司等30个星火产业集团。
科学技术犹如星星之火,播种在原野上,播撒在农民的心田里,使这里的农业再度“焕发生机”。今天已经形成名优特菜和反季节菜生产的产业化、基地化,走出了一条高效农业之路。沈阳市郊区的南方菜、外国菜的种植面积超过了5000亩,当地农民每年仅此一项就增加收入近千万元。农民的钱袋子鼓了,城里居民的菜篮子也丰富了,冬季沈阳老百姓的饭桌上,也不再是白菜、萝卜“当家”。
密集区的发展,使北陵乡和陵东乡大步走向小城镇化。密集区的村屯改造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争创“沈阳第一村”的小韩屯村,一栋栋整齐的楼房拔地而起,宽敞的柏油路通向前方,漂亮的小学校带有语音室和微机房。村支书王新智说:“这些事情在10年前,想都不敢想。”
是科技这根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杖”,点燃了这片土地的希望之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