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日本经济为何徘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20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日本经济为何徘徊
陈九月
1996年1—3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9%,同1991—1995年年均增长率仅为0.6%相比,是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从今年第二季度起,GDP增长率转而下滑。日本经济企划厅于9月13日公布,今年4—6月GDP增长率为-0.7%。
日本经济回升的曙光为何迅即消逝?答案是:目前日本经济结构正处于历史性转折时期,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步入正常轨道尚待时日。
任何社会生产都离不开人、财、物三大要素。自50年代以来,日本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主体银行贷款为中心的金融结构和低失业率的雇佣结构。这一整套体现日本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顺应了当时国内外经济环境,促成了日本经济奇迹的诞生。
所谓“多层次的产业结构”,是指日本的产业结构划分为出口产业和非出口产业,并将出口产业再分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处于“比较劣势”地位的产业。不同层次的产业其劳动生产率各异。“比较优势”产业劳动生产率较高,国际竞争力较强,出口量大幅上升,由此引起贸易收支顺差增加,日元兑美元汇率升值。而“比较劣势”产业和非出口产业则受政策保护,劳动生产率较低。这种多层次、非均衡的产业结构是日本贸易收支顺差累积增加的内在原因。同时,它还诱发日本企业转产海外,架空了国内生产。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大大动摇了“比较优势”产业的经营基础,而以内需为主且具较高生产率的新型产业尚未形成,加之“比较劣势”产业及非出口产业生产率的提高又非一日之功,因此,这一曾经支撑过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并将“贸易立国”战略发挥到极至的产业结构,不可避免地面对新的抉择。
日本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这种由主体银行向特定大企业提供资金的融资体系,保证了将有限的资金优先满足重点产业的投资需求。由于主体银行融资的规模、投向带有一定的政府行为色彩,日本的特定产业才有可能在风险较少的情况下获得低息资金,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产业,银行自身也在风险较少、甚至无风险的环境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然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兴起,使银行等金融机构传统的经营方式受到巨大冲击。为维持以往的收益,它们放松了对贷款对象的审查,致使资产质量下降形成了大量坏帐。即使银行以纯收入冲销坏帐,也会影响银行应有的贷款规模,抑制经济增长。
日本的雇佣结构也面临着严重挑战。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具有新型知识、技能的劳动力,原有雇佣结构中劳动者在某一企业内掌握的特殊技能,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出现了结构性失业,使5月份失业率升至战后最高水平。失业率上升引起实际收入下降,这一因素势必影响个人消费对景气回升的促进作用。
经济学家们认为,只有当培育出新型的骨干产业,形成了以内需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并实现了通过个人消费和企业设备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日本经济才能进入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新阶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