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菜农的日记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20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菜农的日记本
□李振国杨燕妮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做学问的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如今在咸阳秦都区沣西乡东张村、田家堡、河南街、伍家堡、郭村的菜农中,竟有六十多人记起了日记。
东张村支部书记吴智通,1992年投资1.6万元,一连建了两座日光温室,从建棚第一天开始,他口袋里便多了一个从不离身的日记本和一支圆珠笔,从10月上旬下苗到来年6月中旬拔秧,吴智通的日记写得满满当当。下苗、定植、嫁接、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等,他都作了详细的记录。他种的0.9亩黄瓜年纯收入1.1万元。说起收入,他拿出日记本说:“黄瓜一般在10月5日至8日下苗,早了温度高苗光长秧,晚了就和大田黄瓜卖一样的价了。黄瓜对水很敏感,浇得勤了叶片薄,光长秆,浇得少了,产量就受影响。”他把这些第一手资料都记在本本上,为来年种植打下了基础。
在村支部书记的带动下,东张村三年时间发展日光温室139座、98亩。每亩日光温室投资0.8万元,当年收入1.9万元,纯收入达万元。在这个村,每一座日光温室都有一个日记本专门做记录,众多的菜农对科技更加迷恋。
郭村的杨会中,从1992年初秋开始在他的半亩日光温室开始了对黄瓜、番茄、西葫芦等蔬菜的观察、试验,笔记做了厚厚四本。试验结果,经济效益比大田种植提高了50%至100%。一亩地收入1.6万元,达到了高产高效。在试验的基础上,他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对日记进行了整理,与西农大讲师和园艺站的同志合作写出了《日光温室保护地膜栽培技术》论文集,并把书的关键技术分别打印,分发到菜农手中,让他们尽快掌握这些技术。
菜农们还把日记作为研究市场的工具和帮手。秦都区陈阳寨蔬菜批发市场是西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菜农到市场批菜,总要带上日记本,记下市场行情。菜农吴军强1994年了解到,全乡猛地建起了近400座日光温室,种的都是黄瓜、番茄、芹菜,他便在一个温室种了西葫芦,结果拿到市场上很是抢手,纯收入上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