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走开放带动之路——湖南省衡阳市市长贺同新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21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走开放带动之路
——湖南省衡阳市市长贺同新一席谈
本报记者 周立耘
贺同新,现年43岁,大学文化,历任湖南省外经贸委副主任、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工作之余致力于对外开放问题的研究,著有多篇论文及《走向开放的区域经济》一书,并被聘为中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衡阳位居湖南的“南大门”,处在沿海与中西部的接壤地带,是国务院批准的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如何充分利用这种“近水楼台”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是摆在我们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决策中我们深感内地与沿海相对滞后的现实差距,既表现在社会经济发育程度上,更表现在思想观念上。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和观念的大转变,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将成为一句空话。
为了跳出旧的思维定势,树立自觉而清醒的开放意识,我们努力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中认识到: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我们全力推进的对外开放也是解放生产力!站在这样的高度,大家就走开放带动之路形成了共识。
所谓开放带动,就是要从封闭的“诸侯经济”走向开放的区域经济。我们鼓励各级领导干部眼睛向“外”,注意研究和吸取外地乃至国外的先进经验,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对外经济合作,注重培养起用开拓型人才,推进经济工作的外向度进而带动全市各项工作的发展。
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济系统都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作为市政府主管领导,我体会到:转换政府职能是经济开放的内在要求,凡是市场能办到的,政府就不必去干预;凡是市场办不到或办不好的事情,政府则要予以调控。市场是经济运行的中心,政府必须培育和管理好这个中心,使这个中心有序运行。
开放带动使我们争得了主动,抓住了一些好的机遇,推动了社会经济和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近两三年来,我们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筑巢引凤”工作,利用外资及外资到位率均跃居全省前列;面向市场开发兴农获得喜人成果,粮食连年丰收;人心稳定,社会治安也根本好转。(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