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西南区农民积极兴修和整修农田水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3-28
第2版()
专栏:

西南区农民积极兴修和整修农田水利
西南各地入冬以来雨量稀少,冬水田及塘、堰普遍缺水,少数地区呈现旱象。为解决全区春耕生产中发生的主要的水利问题,保证做到“满栽满插”,各地农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兴修和整修农田水利工程。云南省曲靖、玉溪两专区已整修和兴修塘堰六千多处,仅玉溪专区已完成的工程即可增加灌溉面积二十万亩。蒙自、保山、大理等专区,除进行兴修、整修水利外,并普遍开展了关冬水的工作。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今年内举办的十六项中型水利工程已开工,这些工程竣工后,将保证十四万多亩田能够按时用水。贵州省已整修好塘、堰、小型水库等工程一千九百九十多处,受益面积达六万二千九百一十二亩。四川省遂宁专区农民展开了挖塘运动,除整修原有塘堰外,在春耕前还要修好一千二百多口塘,整修和新修的塘、堰,将使一千多万亩稻田和棉田从此免受旱灾威胁。在肥沃的川西平原,灌溉着三百万亩肥沃土地的都江堰的岁修工程已完成。官渠堰的扩修工程一月份已开工了,待完工后,川西平原将又有十九万亩的土地可以引水灌溉。
各地中共党委和人民政府都很重视水利工作。四川省荣昌县的四十多万农民,在县委统一领导下,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为中心团结单干农民开展了兴修水利运动。全县方圆百余里的土地上,到处可以看见挖塘、扎堰的人群;河沟两岸,筒车和水车在不停的转动着,一股股的流水抽到了冬水田里。据统计:全县已修补塘堰、水坝五百一十七处。射洪县农场和杨邦润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带动平安、紫云两乡七百多户农民,联合挖了一口占地十五亩四分面积的大堰,使一千一百九十多亩田今后增产有了可靠保证。云南省澄江县吉花乡中共党支部,依靠高品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全乡三十六个互助组,带动了全乡农民先后出工两千多个,整修了水沟三条、塘堰十四口,增灌面积四百亩。通过集体修塘筑堰又促进了互助合作的巩固和发展。宣威县花椒乡通过兴修水利活动,一百八十五户加入了互助组,四川省射洪县平安、紫云两乡的九十二个互助组经过兴修水利都更加巩固了。
为了做到“花钱少、费工不多、效益宏大”,保证工程质量,在兴修水利过程中,各地都注意纠正以往兴修水利中的贪多、求大、盲目施工的偏向,加强了技术指导。西南行政委员会水利局曾抽出技术干部组成三个工作组,到四川长寿、南充两县及云南省等地重点工程帮助工作,以便吸收经验指导全区。四川省水利厅在二月上旬也组织十一个工作组,由厅长、科长、工程师等率领,分赴各专区具体指导群众兴修水利。该省安岳县为了搞好修堰工作,还专门抽调三十九名较有水利知识的干部、小学教师和群众积极分子,进行短期技术训练,然后配合水利干部参加施工指导工作。同时,各地也注意依靠群众中有水利经验的“土工程师”,发挥了群众的智慧,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困难。如贵州省遵义县一区水利模范何吉平,他用木板、长竹竿、棕绳制成“水平板”、“水平线”,测量水路和水源的高低;他又和水利能手杨福成、韩正明等教会了三十多个青年农民“打炮眼”、“放炮”等技术,解决了该区兴修水利中的技术困难。此外,各地都根据“多受益多负担,少受益少负担,不受益不负担”的原则,适当的解决了施工中的等价互利问题,和过去兴修水利中遗留下来的纠纷。水权没有确定的都根据蓄水能力确定了水权,过去确定不当的重新加以确定;没有建立水利管理和养护制度的都经群众充分讨论后,建立和健全了一些制度,订出了合理用水公约。 (本报西南记者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