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与贫困地区人民同行——说说我们的“新闻扶贫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25
第1版(要闻)
专栏:

与贫困地区人民同行
——说说我们的“新闻扶贫计划”
本报记者
(一)
消灭贫困,作为一个世界性话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新年前夕,当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将1996年确定为国际消除贫困年时,他面对的是全球13亿贫困人口。
在新年第六天,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再次部署加快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此时,我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7000万。
也在此时,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的两位记者正奔波于华东地区的国家重点扶贫县。去年10月6日,本报华东新闻版以“唯有自强能自立”为题,推出第一个扶贫新闻专版。到今年6月底,华东地区56个国家重点扶贫县的新闻专版全部出齐,逐一介绍了各县在扶贫攻坚中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情况,累计见报各类稿件600余件。一些新闻界同行称之为“对贫困地区一次规模空前的舆论支持”。
实施“新闻扶贫计划”,正值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加快东西部交流,缩小东西部差距,成为“九五计划”的重要内容。因此,“新闻扶贫”也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国务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专门审阅了本报部分扶贫新闻专版和读者来信,并致信华东分社给予充分肯定。国务院扶贫办负责人致函感谢本报为全社会参与扶贫攻坚作出了表率,表示将全力配合支持“新闻扶贫计划”。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专门撰文《“新闻扶贫”赞》,赞扬本报“新闻扶贫”是继文化扶贫、科技扶贫后的又一创举。
(二)
华东地区既有沿海地区的开放繁荣,又有内陆山区的闭塞落后;既有纷纷崛起的新型农村城镇,又有尚未跨进工业化门槛的贫困乡村。目前,仍有56个国家重点扶贫县(不包括相当一部分省定贫困县),分布在除上海、江苏外的山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五省。
这些贫困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那里的干部群众正在坚忍不拔地与贫困战斗,而广大读者很少知晓。这是报纸宣传的缺憾,更是新闻工作者的失职。
去年8月,本报华东分社负责人指出,进一步强化贫困地区的报道规模和深度,哪怕牺牲一部分广告版面,也要力争为每个国家重点扶贫县出一块新闻专版,并制订了较为完整的“新闻扶贫计划”方案。安徽、江西、山东、浙江、福建五省省委宣传部对这一计划给予积极回应,很快寄来了贫困县县情介绍和报道线索,热情欢迎编辑、记者尽快前往采访、组稿。
(三)
实施“新闻扶贫计划”,不同于以往的扶贫报道,更不是县情介绍和招商宣传,既要腾出大量版面,更需精心组织策划。
在确定编辑指导思想时,本报华东分社特别强调,“新闻扶贫”必须突破以往扶贫报道老框框,并确定了“声势、贴近、交流”的预期目标:一要强化报道声势,将56个国家重点扶贫县作为一个整体组织系列报道,每县一个新闻专版连续推出,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这些县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二要增强报道贴近性,大部分稿件请当地作者采写,由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讲述身边的变化。三要推进双向交流,突出介绍各地扶贫攻坚新思路,创建优势新办法,沟通贫困地区之间相互交流和借鉴。
扶贫新闻专版重点设置了“公仆访谈”、“记者观察”、“身边的优势”、“得意之作”、“编辑手记”等专栏,同时配以区位示意图、扶贫寻呼台等服务性栏目。
为了搞好这次大规模的系列报道,分社专门抽调3名编采人员,每次下乡十天半月,坐火车转汽车,行程上千公里,长途奔波于5个至8个贫困县,工作强度和艰辛可想而知。
(四)
“新闻扶贫计划”尽管只经历了初步的实践,但它确实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效应。
效应之一:推进了贫困地区建设经验交流。江西宁冈县委书记罗庆恩来信说:“扶贫系列报道使我们从各地的经验中看清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更明晰,信心更足了。”浙江文成县委书记高育厅来信说:“扶贫专版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报道本身。尤其是‘编辑手记’、‘记者观察’等专栏文章,对我们很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效应之二: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鼓了劲。安徽霍山县委书记张宗华来信说:“为贫困地区人民鼓与呼,既是激励,也是社会责任。人民日报华东版为此作出了有益尝试。”江西遂川县委来信说:“许多干部群众看了报道后很受鼓舞。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同志通过报道看到了家乡的变化,纷纷写信致电表示祝贺。”
效应之三:展示了贫困地区新形象。福建武平县委宣传部来信说:“许多干部群众纷纷反映说,人民日报华东版对武平县的支持,再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贫困地区人民的关怀,也使外界进一步了解了我们县。”山东莘县县委宣传部来信说:“莘县专版刊出后,全县上下反响强烈。贵报第一次全面反映了莘县的工作和产业优势,提高了莘县的知名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