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手足情心相印——上海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见闻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2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手足情心相印
——上海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见闻录
邬鸣飞 罗康雄
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一个“党的好传统又回来了”的动人场面:一个个周末或节假日,上海许多党员、干部提着自买的大包小包水果、食品和其它实物,到各自联系的困难职工、居民家里造访,问长问短……
两年多来全市开展的“凝聚力工程”、“让人民放心,使人民高兴”和“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章,争当敬业创业先锋,争当关心群众模范”三项党建主题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有了这样的共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没有变。许多单位的党员干部从了解关心群众入手,真心实意帮助群众,加深干部与群众的血肉之情。
在市纺织系统,1100多名党员同1100多名特困职工家庭结成了“帮困对子”。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匡宇,总裁李克让,党委副书记倪志华等都各自与3位特困或退休职工家庭结成对子,时常带着家人到他们家里看望,临走总是亲切地留下一句话:“有事随时来电话,别客气!”
市环卫水运处4000多名职工,每天承运市区95%的垃圾、粪便和一半的阴沟泥。他们长年在“垃圾船”上工作,生活很艰苦,怨气也由此而生。处党委书记姚忠发、处长项举宏带着“一班人”一次次住到了“垃圾船”上,“以我们的心换取职工的情,以我们的行动换来职工的信任”,当场解决了50多个急迫的问题。一桩桩实事,使职工们的气顺了,工作也安心了。
上海百万党员同样把关心和帮助群众看作是转变感情、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良好实践。仅1995年,全市就涌现出1.7万名关心群众的模范党员。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因势利导,从中评出包括徐虎在内的15名关心群众市级优秀党员。
为政首在爱民。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贴近了,群众的困难看得多了,思想上触动很大。静安区委、区政府200多名机关干部与1000多户特困居民家庭结成了帮困对子,在“走亲戚”般的来往中结下了殷殷深情。一位年轻女干部开始对结对帮困不以为然,一到73岁特困老人陈荷香家里,她愣住了:3口之家只住六七平方米,楼梯又窄又陡,自己长这么大还没有走过。老人的两个子女一个患精神病,一个是傻子。这位女干部一把拉住老人的手说:“老妈妈,政府派我看你们来了!”话音未落,早已泪水盈眶。从此,她平时花钱“抠”了,但每逢向“希望工程”或灾区人民捐款,却更慷慨了。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老百姓”,“干部们没有忘记衣食父母”,广大群众从党员、干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上海市大件汽车运输公司各级干部、党员通过家访和谈心,把全公司3000多名职工的基本情况和各种需求输入电脑,实行“菜单式”服务,一年多办了128件为职工分忧解愁的实事,职工们积极性倍增。一次,数十名职工被派往南方某省完成一项特大件运输任务,大雨如注,他们照干不误,附近一位厂长深为感动,把全厂职工叫到门口,动情地说:“你们看,这就是上海来的工人师傅,我们的学习榜样!”(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