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苏北“星火”大合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2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星火”十年铸丰碑(七)

苏北“星火”大合唱
本报记者杨明方
江苏是星火计划的发源地:10年前,全国第一次星火计划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全国第一个星火项目在南通如东生化厂点燃;江苏又孕育了星火计划的新拓展:一年前,全国第一个星火产业带在苏北启动。江苏省科委副主任、省“星火办”主任曹霄打了个比方:如果说以前实施的星火项目是“科委独奏曲”,那么现在的苏北星火带建设堪称“全省大合唱”。
苏北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宿迁5市28县,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苏南、苏中地区。星火计划的实施,催促苏北沉寂的土地长出了串串醉人的新绿。
苏北大地的徐州铜山县,有个大地集团,80年代末还是个固定资产仅100多万元的小油厂,今年底销售额可望达5亿元。“大地”起步靠的是“星火”,1991年,星火项目“花生蛋白奶粉”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迅速投入生产,由此迎来了公司的大发展。
据了解,截至1994年底,苏北5市累计实施国家和省两级星火计划项目288项,覆盖全部28县,取得了“立题一项,发展一厂,推动一业,致富一方”的可喜收获。一个个星火项目是孤立的,但它们折射出的希望之光汇聚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苏北振兴靠科技。
为了加快苏北奔小康的步伐,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星火计划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建立苏北星火产业带。经国家科委同意,1995年11月,苏北星火带建设全面启动。
据了解,星火带将致力于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培育,通过把资金、技术、人才集成到优势产业,造就“星火巨人”,促进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形成,进而发挥示范、辐射效应,带动一方经济的振兴。
这一思路的有效性已在苏北得到证明。“星火巨人”华英集团的前身是盐城郊区大冈镇资不抵债的轻工机械厂。1992年华英鞋机被列入国家首批星火支柱产业后,相继实施了10多个星火项目,华英集团得以迅速壮大,各项经济指标跃居全国同行之首。华英集团的发展,又横向带动了附近7个乡镇15个企业为之协作配套,纵向使自身由1个厂裂变为7个厂,从单一鞋机发展到鞋材、鞋业三位一体,创造的就业机会逾万人,大冈技术行业年销售额达7亿元。
类似“星火”造就“鞋机之乡”的事例在苏北已不鲜见。“八五”期间,苏北星火计划从实施单个星火项目向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转变,培植了华英集团、大地集团等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形成了连云港创汇农业、徐州果蔬深加工、盐城郊区制鞋机械、东台茧丝绸等一批区域性支柱产业,一大批群众开始向小康迈进。
随着苏北星火带建设的启动,一场规模宏大的“苏北星火大合唱”拉开了帷幕——
江苏省委、省政府把苏北星火带建设作为苏北奔小康的重大战略举措,把它列入了《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并专门成立了苏北星火带协调指导小组,协调全省有关部门把星火带建设工作抓紧抓实;
苏北各市、县党委和政府已广泛接受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的整体思路,有22个县提出了建立星火密集区的申请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形成了推动星火计划的良性运行机制;
江苏省有关职能部门也积极主动为星火带建设献计出力,省各专业银行已迅速启动项目贷款1.228亿元,省财政厅会同省科委制定了《苏北星火带项目贷款财政贴息办法》,并确定每年下达科技贷款贴息资金1000万元,省教委组织高校为苏北星火带建设服务,省行业主管部门则积极配合科委论证有关支柱产业的发展规划。
如今,一个“第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精力认真抓,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同抓”的苏北星火带组织领导格局已经形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