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向二十一世纪进行新的伟大“长征”——红军长征纪实丛书序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28
第4版(要闻)
专栏:

向二十一世纪进行新的伟大“长征”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序言
刘华清
再过4年多时间,人类就进入21世纪了。我们正处在从20世纪到21世纪、公元1000年到公元2000年的百年、千年之交时期。历尽沧桑的中国人民,都在回顾神州大地的历史巨变,瞻望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中国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遭受着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蹂躏,人民受着深重的苦难。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她就带领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千百万人的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夺取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的后半个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曲折的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红旗在东方这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高高飘扬。20世纪的100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进了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特别是20世纪末的20年中,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和各项社会建设的高速全面发展,引起世人的敬佩。我们中国人都为此感到自豪。
在20世纪中国人民进行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发生了一件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西方一家周刊评论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①。今年,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在1934年的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红军第一方面军被迫撤出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接着,红二十五军也于1934年10月,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红二、六军团(即后来的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分别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踏上了艰苦的征途。在长征中,工农红军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抗击几十万敌兵的拦截,克服自然界和物资匮乏所带来的人间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靠着人的双腿纵横十几个省,长驱数万华里,红二十五军先期抵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于1936年10月在西北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打破了反革命的剿杀,开辟了一条中国人民的希望和光明之路。50年后,即1986年,美国的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沿着长征的路走了一遍,写了一本《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书。他在该书开篇中赞叹地说:“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了。”
作为一名老红军战士,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这次伟大的征程。现在,红军长征的历史已经过去60多年了,她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一页光彩夺目的历史篇章,而且有许多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继承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能在如此艰苦的长征中,战不垮,苦不倒,打不败,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原因是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和这个伟大理想所凝聚的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凡是正确的理想,都是符合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②。革命战士有了共同的理想,就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有明确的行动指南,就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这是红军战士英勇善战、勇往直前的内在的强大动力。
在长征中,红军战士表现了他们对党的一片赤胆忠心,他们把人民寄托的期望和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比个人的生命还重要。他们奋不顾身、顽强战斗、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是红军成为无坚不可摧、无往而不胜的战斗集体的最重要的特征。无论是斩关夺隘,还是战险排阻,红军战士前仆后继,常常使征途中的战斗形势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由败制胜。
红军在长征途中,跨越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像红军战士一昼夜行军120公里争夺泸定桥,穿着夏装单衣翻越雪山,常靠吃野菜野草走过草地等等,都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在最艰苦的岁月,他们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情绪和旺盛的革命斗志。红军战士用自己血肉之躯所铸造的艰苦奋斗、敢于战胜困难的光荣传统作风,是排忧解难、克敌制胜、推动革命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
毛泽东同志在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对长征胜利的意义、作用和历史经验作了深刻的总结。他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③,长征向全世界宣告了红军是英雄好汉,红军所走的道路是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长征所播下的革命种子,是会有收获的。他说:“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20世纪中国的历史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60年前长征擎起的熊熊的革命火炬,没有随着长征结束而结束,它一直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炽烈地燃烧着,随着历史的发展将会发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中国人民,特别是一代又一代青年,要珍惜这段举世无双的使我们子孙万代引以骄傲的光辉历史。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向21世纪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
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是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进一步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团结一致,努力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规划,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如果说20世纪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走上胜利发展道路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新的伟大振兴、繁荣富强的世纪。我国人民、特别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一代,一定会把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无数革命先辈梦寐以求的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变成辉煌的现实。
①《毛的哥伦布》,美国《时代周刊》,1972年2月28日。
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0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