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喜见兰苑发新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28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喜见兰苑发新花
端木复
昆坛新松翠,兰苑有传人。在’96全国昆曲新剧目观摩演出中,一批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上昆青年演员以亮丽整齐的阵容引人注目,使人为昆剧后继有人感到欢欣鼓舞。
开幕式上,他们在《司马相如》中为岳美缇、张静娴、刘异龙等五位一级演员配戏,满台青春气息。在传统折子戏专场,他们主演的《四杰村》、《昭君出塞》功底扎实,身手不凡。尤其是一台《白蛇传》,四个白娘娘、三个小青、两个许仙先后登场,各有特点。“游湖”一场,倪泓的白娘娘雍容端庄,张军的许仙舒展大方,冷冰冰的小青活泼伶俐,胡刚的艄翁虽寥寥几笔,也风趣传神。“盗草”一场,丁芸的白娘娘出手利索,脚踢手扔,耍花稳健自如,与仙童的开打配合默契。沈昳丽在“水斗”一场中演据理索夫的白娘娘,边耍绸带,边走五个“前桥”,最后又是十来个“串翻身”,赢得掌声阵阵。“断桥”一场,钱熠的白娘娘嗓音甜润,唱腔委婉,张弛有致;张子谦的许仙则憨厚老实。陈钰的小青,“水斗”一场翻打,倒扎虎,打水旗;谷好好的小青,“断桥”一场180度控腿,挟许仙悬空两转,“毁塔”中耍火棍,喷火,角色吃重,演来却颇见功力。
为了这批昆剧舞台最年轻的一代健康成长,大他们整整30岁的上昆老演员全力以赴,以老带新,言传身教。在王芝泉的严格要求下,她的六个学生刻苦练功,耍大刀,舞枪花,磨破了一双双鞋子,湿透了一身身衣服,腿上的乌青紫块数都数不过来。人称练不死的陈钰只有20岁,大跟斗、小技巧,样样难不倒。长得最瘦小的谷好好可以一口气连排四遍《昭君出塞》。新近入党的刘异龙身体不好,但总是一大早就陪着小字辈练功,青年演员的每一场演出他都要认真提意见。蔡正仁、岳美缇、张静娴、计镇华、梁谷音、张铭荣等一对一、手把手地辅导后生,连顾兆琪也不断吹笛为青年演员吊嗓,吃“传字辈”奶长大的老演员,也和老师一样,俯首甘为孺子牛,不惜呕心沥血。
为了让青年演员在舞台上多跌打磨练,上昆领导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出了兰馨舞台周末免费专场,让他们有一个固定的展示场所,结果越演越红火。不少戏迷纷纷自发捐款,给青年演员买饮料,补身体。周末演出也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学生观众,演员演到哪里,他们就看到哪里。昆团还积极参加双休日京昆日场演出,让所有的青年演员都有亮相和听取意见的机会。昆团还为青年演员搞了专场展演,集中上演了《墙头马上》、《假婿乘龙》、《玉簪记》等大戏和二十余出折子,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昆团还专门为青年演员创排了青少年版的神话剧《上灵山》,迄今已在上海各区剧场连演150多场,创下了上昆演出史的最高纪录。
老艺术家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坚守阵地的艺德人品教育了青年演员,在戏校时散漫无纪律的现象已成过去。他们不再去歌舞厅赚钱了,开会排练不再迟到了。大家自觉加工、补功,请老师辅导,还学画练书法,看戏曲理论书,钻研业务已经蔚然成风。
目前上昆已经制订了五年规划,每年为青年演员创排二台大戏和三台折子戏,以学习、继承和积累昆剧传统剧目为主,适当创排适合青年演出的新剧目,力争尽早把他们推向艺术舞台的主导地位,挑起大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