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歌坛育花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28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歌坛育花人
方荣堂
五年前,当充满青春活力的马秋华走上人民解放军唯一的艺术学府——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台时,有人在问:
“一个文工团的歌唱演员,这么年轻,教得了大学吗?”
五年后的今天,甚至不到五年,她用心血浇灌和培育的朵朵艺术之花在祖国的文艺舞台上竞相开放;她的一个个学生先后捧回了专家和人民赏给的奖杯。随之,她成了目前全军最年轻的声乐副教授。
受父亲的影响,在连云港长大的马秋华从小就喜欢唱歌,市歌舞团在她上初中时就把她借去演出。马秋华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给德高望重的老一辈著名声乐教育家黄友葵当学生。年事已高的黄友葵对这最后一个学生,倾注了很多心血,要求非常严格,并寄予厚望。马秋华也十分珍惜跟声乐大师学习的机会,学习非常刻苦,节假日仍在琴房练音练唱。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三年级时,她在全国高等院校声乐比赛中获奖,歌唱艺术逐步走向成熟。
一九八九年,马秋华实现了自己从小就想参军的愿望,考进了二炮文工团。在团里,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既当独唱演员,又为歌队导演节目,还当声乐教员。
一九九○年,马秋华步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课堂,担任声乐教师,尽心尽力地培养军队歌唱艺术人才。她把美声唱法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唱法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不同条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基础好的学生,她注意“精雕细刻”,着重在各个声部的发音方法上,并在提高对作品的分析处理能力上下功夫;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她着力于打气息基础,一步一步地加大难度指导训练。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果实。这些年来她共教了在校生和社会生五十多人,其中有三十多人分别在省级、全国和国际性声乐比赛中获奖,或考进专业文艺团体、音乐学院成为歌唱演员。李丹阳、张华敏、张也、朱立群等歌手在她的辅导下受益匪浅。
凭马秋华过硬的业务水平,加上唾手可得的一些机会,她是完全可以像她的学生一样活跃在舞台上成为“明星”、红歌手的,但她更热爱声乐教学事业,甘愿默默无闻奉献于幕后,为我国的声乐教育事业,特别是为军队培养歌唱艺术人才,做一个无名的育花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