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多交“论心”之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04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多交“论心”之友
程建平
唐诗中有句送别诗:“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诗中所说的“论心”,就是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开诚相见,将心比心。
“论心”的前提是肝胆相照,患难与共。党的好干部孔繁森为了藏族同胞,可以对着胶管将老人的痰一口一口地吸出来,可以将老百姓脓肿的双腿裹在自己温暖的怀中,可以不顾病体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中脱下毛衣毛裤送给藏族老阿妈……孔繁森与百姓“论心”交友可谓深矣!
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这好比群雁中的领头雁,尽管领飞在前,但仍是群雁中的普通一员。故而,他要与群众有“论心”之交,与群众打成一片。要做到这一点,就该有“论心”的渴望,主动打开心灵的窗户。就像夏日的柳阴、冬天的火盆,使群众自动地向你围来。
现在,有的干部也想和群众交朋友,可就是缺少“论心”的真情投入。他们也偶尔到群众当中,可很少到百姓家中一察究竟;他们也偶尔“雪中送炭”,可就是没有孔繁森那样发自肺腑的感情;他们有时也到群众当中“嘘寒问暖”,但放不下架子,找不到“共同语言”。更有甚者,听惯了下属的“甜言蜜语”,对逆耳的真心话接受不了。
“论心”,贵在知心,重在有诚心。人们不会忘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群众心心相印的动人情景。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期,经常在宝塔山下、延水河边同普通农民、战士亲切交谈,从个别群众的牢骚话中吸取合理成分,提出“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大政策。建党初期,刘少奇脱下长衫,穿上草鞋,来到安源创办工人俱乐部,替千家操心,为万户奔走,成为工人爱戴的“大哥”。刘伯承长征途中路过彝族区,与彝族兄弟结下了生死之交,以己之诚换来了少数民族人民的鼎力支持。
俗话说“甘泉知于口渴时,良友识于患难际。”人们赞美自然界的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因为患难之际,最能检验领导者的真情,最易赢得群众的信任。灾害降临之时,党政领导深入受灾现场,这比在台上讲千遍“关心群众疾苦”要强百倍。作为党的干部,要有一种与人民同甘共苦的感情。应该在企业“揭不开锅”、职工发不出工资时,在教师三代同堂、住房非常困难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此时,“人民公仆”的出现,无疑会产生无穷的力量。我们的领导同志,要善于“危难之处显身手”,多结交一些“穷亲戚”,与群众常来常往,倾听百姓呼声,掌握百姓思想脉搏,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心坎上。
“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是给他人以好处,而不是从他人方面得到好处。当我们真的给予他人恩惠时,不是因为估计我们的得失而这样做的,乃是由于我们的慷慨,而无后悔。”一位古代西哲尚有如此情怀,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共产党人,更应把火热的心献给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结成“论心”之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