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国家资金没白花干部工作没白抓群众力气没白搭“三西”贫困人口13年减少500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04
第2版(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国家资金没白花干部工作没白抓群众力气没白搭
“三西”贫困人口13年减少500万
本报讯著名的贫困地区——甘肃、宁夏两省(区)的“三西”地区,通过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当地干群的艰苦奋斗,从1983年到1995年,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到1995年底,贫困人口由780万减少到279万。
“三西”地区,是指甘肃省河西地区、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海固干旱地区,共涉及14个地(州、市),47个县(市、区),总人口1262万,面积38万平方公里,有“苦瘠甲于天下”之说。党中央、国务院对“三西”地区的建设非常关注。1982年,国家对自然条件较好的河西地区和定西、西海固,实行区域性开发扶贫;同时决定从1983年到1992年的10年间,国家每年给“三西”地区下拨2亿元财政专款,用于引黄河水,搞旱改水,修梯田,打水窖,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1992年,国务院决定“三西”建设再延续10年,每年投资2亿元不变,重点不变,管理体制、机构不变,资金扶持范围扩大了甘肃南部10个县,由前10年的47个县扩大到57个县。
“三西”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为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甘、宁两省(区)和“三西”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都把“三西”建设摆上重要议程,组成专门班子,纳入任期目标,层层签订扶贫开发责任书,“一级干给一级看,一届接着一届干”。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的投入,更是可观。除大型引水工程、机械开荒和农电建设由国家投资外,农田水利、“三田”(丰产田、保水田、开发田)建设、小流域治理、种草种树及农电线路等工程,都是国家扶持一些材料款,对修田造地给予适当补助,主要靠群众投资、投工建设。十几年来,“三西”地区地方筹措和群众集资、投工的建设投入占专项投入的一半以上。从1983年到1995年底的13年间,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群众说:“国家的投入没有白花,干部的工作没有白抓,群众的力气没有白搭!”
(农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