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张家港二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04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张家港二题
金黎
一、张家港的“一、二、三”
前时,听人谈到张家港市各级妇女组织广泛提倡每个家庭有一个书柜、二份报刊、三百册图书,即“一、二、三”家庭文化建设活动,这项活动为推进该市“建文明城,育文明人”起到了良好作用。
诚然,张家港是全国的模范城,各项工作都很出色,不过以笔者拙见,仅这“一、二、三”活动与许多城市相比便有其独到的远见卓识。记得《论语·为政》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之句。是的,我们学习张家港也应该费些思考。如果说在物质文明建设和其他方方面面,我们和张家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那么,我们能否降低些标准: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书柜、一份报刊、一百册图书呢?再退一步说,如果我们经济实力不行,能否一个家庭订一份报刊呢?倘若从这一份报刊上您眼观了四海风云,领会了大政方针,获得了致富真经,学到了长寿秘诀……换言之,报刊充实了您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您获取了充足的精神世界的食粮,那么,久而久之,以笔者愚见,对我们建设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将是大有裨益的吧?
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假如某个地方的领导能大力倡导辖区的黎民百姓每家订一份报刊;假如某个有远见的企业家能为您单位的每个职工订一份报刊;假如某个有卓识的“大款”能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每家订一份报刊,我说,您比造七级浮屠还要功德无量!
二、丰富精神需求
报载:张家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在家中成立了老年人读书会,坚持每天邀集村上退休在家的老年人读书读报;塘桥镇妇女夏启芳坚持每晚看书读报,几年来累计剪贴报纸173册。许多人为这些先进事迹所感召,懂得了富了“口袋”还要满了“脑袋”的重要,“开展读书活动,重塑自我文明形象”的口号,很快自上而下在全市喊响。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人,谁不愿家乡变成文明的城市,谁不愿做文明市民呢?然而,“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古人尚懂此理,何况我们今天要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现代人呢?
看来,我们只有学习,努力学习人家的好经验,多读书,多看报,而且长年坚持,定会获益无穷。
当然,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向人家学习也要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更何况市场经济中每个单位、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尤其是经济状况。然而,每个人总需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一点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学习张家港人,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应该说是人人需要的。
实质上,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最低需求是物质需求,最高需求是精神需求。愿我们的精神需求更加丰富多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