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设置经贸障碍意在阻挠统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05
第2版(要闻)
专栏:

设置经贸障碍意在阻挠统一
郭泰文
今年8月,在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中有两件事特别引人注目。一是8月20日、21日,我交通部、外经贸部先后公布了《台湾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和《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办法》,为促进两岸直接“三通”迈出了切实的重要一步。一是台湾当局领导人的一次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他违背了他“就职”时所作的推动两岸经济合作,规划“三通”等承诺,声称要对“以大陆为腹地建设亚太营运中心”的论调加以检讨;要求对台商来投资予以限制。他还要台湾同胞对发展两岸经贸“戒急、用忍”云云。这是台湾当局近年来为两岸经贸发展设置障碍的新动向。
海峡两岸一边是行,一边是言,但对两岸经贸发展所起的作用形成了一正一负的强烈的反差。而两岸舆论对这一“行”一“言”的反应也因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于我交通部、外经贸部的“两个办法”人们高度评价,普遍认为这是“推动两岸直航的积极举措”,是“相当务实的做法”。对于那个“讲话”则认为是台湾当局政策急转弯和踩刹车的信号。台湾股市因此大跌89点。海空运业者更是“傻了眼”。台湾企业家认为,台湾经济如不以祖国大陆为腹地,等于把投资机会和市场拱手让人,对台湾的产业发展十分不利。两岸的经济发展,合则两利,分则两伤。阻碍两岸的经贸合作,不仅严重影响两岸同胞携手迈入21世纪,共创中华民族经济的腾飞,而且会使台湾实业界由此再次失去在祖国大陆占领一定市场份额的良机,最终影响台湾的经济发展。
难怪台商们问道:如果不赴祖国大陆投资,该往哪里投资?台商还能找到更好的投资地点吗?
对这个问题,不能由人随心所欲地回答,只能由经济规律做出答案。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已成为潮流,两岸经贸的不断发展正是这一经济潮流的体现。按照区域化经济的要求,在该区域内,应该保证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人为的限制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是违反经济规律和经济区域化潮流的。多年来,台湾当局的种种限制措施已经使两岸经贸往来额外地付出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禁止与限制的政策只能延缓经济区域化的进程,决不能阻挡其发展。一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国际化和经济区域化成为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两大潮流。在世界经济的变化中,亚太经济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亚太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在相互依赖和竞争中显示了旺盛的活力。在亚太经济发展中,祖国大陆与台、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与联合潜力巨大,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为世人关注。1993年,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决定放弃政治上的某种考虑,在正式报告里首次将中国包括台港澳在内,视为一个整体的分析单元,并且预测,在今后10年这一地区将会壮大到足以与美、日和德国分庭抗礼的经济力量,成为全球经济的“第四极”。
海峡两岸的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内在原因则是相互间的经济互补性。祖国大陆的市场、科研、资源、劳动力的优势,同台港澳的资金、技术、经营、运销等优势结合起来,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的分工合作,可以带动海峡两岸整体经济的发展,势必增强中华民族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和竞争能力。
经济交往与合作的加强,势必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双方有了共同的切身经济利益,必然有利于促进政治上统一。因此,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必将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也会促进整个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祖国大陆与台、港、澳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有着自身的优势,即他们是在同一个国家和民族之间,而不是像其他经济区那样是在不同国家之间。这种优势并不会因祖国暂时没有统一而有所改变,而是随着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不断地发挥出来。这一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日趋明显地体现出来。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为两岸经贸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是完全符合世界经济区域化潮流的。
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早在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接着就提出了“三通”(通邮、通商、通航)和加强各项交流的倡议,从而为两岸经贸的发展所必须的部分生产要素的流动创造了条件。
1979年5月8日,外贸部颁布了《关于开展对台湾贸易的暂行规定》,指出:对台湾贸易是台湾回归祖国过渡时期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贸易,是为了促进两岸的经济联系,团结争取台湾工商界人士为统一祖国创造条件。此后,两岸的经贸关系开始由过去经港输台的单向贸易转为有限的双向贸易往来。
为了促进两岸贸易的发展,我有关部门对两岸商品交易给予较大的便利和优惠。1980年6月,商业部颁布了《关于购买台湾产品的补充规定》,提出了在税收、价格方面的优惠条件,从而掀起了两岸贸易恢复以后的第一个高潮。从1979年到1981年间,两岸经港转口贸易以年递增146.7%的速度增长,由8000万美元猛增到4.87亿美元,增加了5倍,其中台湾输出的数额增加了17.5倍,平均年递增330%。到1985年,两岸年转口贸易达到11.02亿美元。1987年底,随着台湾开放民众探亲,使台商到祖国大陆考察,了解市场与资源等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贸易与投资的机会与日俱增,两岸经贸关系出现了新的飞跃。随着形势的发展,台湾当局的政策也作了相应的放宽与调整,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为了推动两岸经贸的发展,1988年7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为保护和鼓励台湾同胞投资,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1994年3月7日又公布了《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为执行《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推动了两岸的经贸发展。今年8月,我交通部、外经贸部又先后公布了《台湾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和《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办法》,为促进两岸直接“三通”迈出了切实的重要一步。我有关部门切实贯彻了江泽民主席关于“不以政治分歧,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的指示,为促进两岸经贸发展所做的不懈的努力,世人有目共睹。三
正是由于祖国大陆推动两岸经贸发展的政策和一系列有力措施,近十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很快。据台湾当局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两岸贸易总额累计已超过1000亿美元。据台湾“陆委会”统计,两岸的贸易额从1990年的50亿美元,增至1995年的21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39%,预计1996年增长20%。台湾的出口总额从1990年的44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79亿美元,去年进出口额分别达到30.91亿美元和178.98亿美元,比上一年分别增长66.3%和22.2%。台湾的贸易顺差达148.0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65倍。实际上,两岸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的数字以及所获贸易顺差,远远高于“陆委会”的统计数字。祖国大陆已取代美国,成为台湾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据外经贸部公布的数字,在两岸贸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台商来祖国大陆投资也迅速增长。现已超过3万家,投资超过120亿美元。台湾一位经济专家说,祖国大陆“是台湾最佳经济合作伙伴”。事实表明,尽管台湾当局拒绝两岸直接“三通”,为台商投资设置了重重障碍,但是,经济规律不是人为的政治干扰所能阻碍得了的。以政治分歧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四
时至今日,两岸经贸往来仍处于间接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活动进行种种限制。1985年,在两岸经贸有新的突破的时候,台湾当局便宣布“转口贸易三原则”,即:不与中共贸易;不得与中共设在海外的机构与人员接触;对台湾出口产品转运其他地区不加限制。1988年4月,在台湾开放民众探亲,两岸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时候,台当局又规定“三不原则”,即不直接由祖国大陆通商口岸出航,不直接进行通汇,不直接由台湾公司进行接触。此后,台湾当局迫于工商界的压力,虽然投资政策逐渐放开,但在总体上仍然是采取阻挠、设障的政策。比如,近两年,台湾当局又企图以“南进”改变台商的投资方向,特别是在有关两岸经贸关键的直接“三通”问题上,设置障碍,致使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提出的“三通”的倡议,在时过17年之后的今天尚未实现。
今年8月,在我交通部、外经贸部先后公布了“两个办法”之后,台湾同胞尤其是工商界要求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呼声更加高涨。可是,自我标榜“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台湾当局领导人,却置两岸同胞的强烈呼声于不顾,反过来指责这是“以民逼官”、“以商围政”,更以所谓安全利益、战略利益为借口继续阻挠“三通”,再次为两岸经济合作设置障碍。人们不禁要问,台湾当局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违背民意,阻挠两岸经贸发展?答案只能从他们对祖国统一的一贯立场上寻找。他们为两岸经贸发展设置障碍,有其深层次的政治目的,那就是阻挠祖国统一。但是,这些倒行逆施既不得人心,也是徒劳的。因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经济区域化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更是大势所趋。台湾当局为了达到阻挠祖国统一的政治目的,不惜违背经济规律,阻挡经济区域化潮流,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