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国外图书馆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06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域外散记

国外图书馆散记
黄晴
英国大学文科的教学模式大致如下,每周有十余小时的授课或课堂讨论,教师指定若干参考书,学生选题作文,基本上没有让人死记硬背、闭卷考试的作法。
这种教育程式决定了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是图书馆,笔者在英国赫尔大学就读时,图书馆几乎是天天要去的。图书馆既是读报读书之地,也是完成作业之地,甚至是课程之间的歇脚之地。
进赫尔大学的图书馆可长驱直入,在计算机上查询目录索引后,即可直入书库找书,图书全部开架,由人自取。在馆内读书不受限制,读毕弃之于桌上即可。如想借书出去,则要办一下有关手续,管理人员用扫描器扫一下借书证和图书的条形码,再把图书消一下磁,借阅手续即告完成,方便之极。图书消磁之后,携书出门时就不会引起仪器的鸣叫。
赫尔大学图书馆设有颇大的计算机室,许多人在此读书或完成作业。笔者也采取了这种办法,读书看到有用的资料或读到会心之处,便在计算机上打下来,拷入软盘,并打印出来。写文章时如需引文,可从软盘上提出来截取插入论文,实为偷懒之妙法。
英国图书馆之间均有馆际互借关系,在赫尔大学图书馆中可以办理在其它图书馆借书的手续,时间晚一点,要略交一点费用,但对学者学生来说,实在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学图书馆每周还安排一辆专车去几十英里外的一家英国国家图书档案分馆,笔者在写论文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查阅了一些联合国文件。
笔者在美国工作时,因需要常去美国国会图书馆。进馆时要搜包查身,如登机前的安全检查。笔者常去的是报刊室,一般先是进行计算机查询,通过作者、文章名、文章内容主题词等查找所需资料,然后根据情况,或自己在阅览室中寻找有关的光盘或胶片盒,或填单请管理人员去找有关报纸。
国会图书馆内还按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专设部门,如中文部、日文部、朝文部等。笔者去过几次中文部,这里完全是老式的管理方式,一排排的卡片柜,查到书号填单,交旁边坐的管理人员取书,取到书后到旁边的小阅览室看。在小阅览室中的书架上,有许多夹着纸条的书,均是有人一次没读完暂放此地的书或预借未取的书。来这里读书的人不多,负责管理的馆员又是学养厚实而健谈的人,因此很有几分东方书院的书香气和人情味。
对英美等西方图书馆的粗浅感受是,在这些国家,社会已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图书馆文明,公众中撕书、偷书的事绝少,更无“窃书不能算偷”的说词,图书馆定位为公益事业,以为读者服务为宗旨,也不必为防范花过大精力。图书馆之间横向联系密切,注意资源共享。图书馆日益电子化,信息的保存、分类、提取更加便捷。此外,图书馆还是社区的文化学术活动中心,在许多图书馆的告示板上,常常贴满了举行各种文化学术活动的告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