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跨国新闻集团巨头剪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06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跨国新闻集团巨头剪影
李文政
默多克所属的国际新闻集团公司近日斥资75万英镑促成了“古代中国奥秘展”在英国举行。笔者日前在伦敦采访了他,话题就从这里开始。默多克说到华夏文明,言语之间不乏感情色彩。他说,默多克家族有爱好中国文化的传统。他父亲在世之时,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瓷器、陶器多有收藏。他还在读书时,父亲去世,大部分收藏都卖掉了,使他至今还惋惜不已。一位中国书法家(邵华泽)送他的字,现悬挂在他洛杉矶的办公室里。他本人希望成为一座桥梁,把中国文化、华夏文明介绍给西方,为中国赢得尊敬,为西方带来对中国的了解,这对中国和西方均有益处。他想提醒人们,华夏文明比欧洲国家历史远为悠久。同时,默多克迫切希望与中国有更多的合作,吸收中国人的创造精神,发展在华业务,自谓有长远打算,显得颇为自信,也想得很细致:先发展电视剧和汉语体育节目,以后可搞纪录片,向全世界销售。到底是企业家,话题转到事业上,头头是道、滔滔不绝。“有中国人参加,我们才是名副其实的‘国际集团公司’”,默多克如是说。
默多克的“新闻王国”到底有多大?在走进默多克伦敦的办公室时,他的下属送上了一份“清单”:它包括英国的《泰晤士报》、美国的《纽约邮报》、澳洲的《每日电讯》……电视台包括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美国的八家电视台、香港的“卫星电视”和德国的VOX电视台……仅香港的“卫星电视台”就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默多克的“新闻王国”还经营有好来坞的电影公司、澳大利亚的航空公司和牧场……
默多克是出生在澳大利亚的美国人,在牛津大学毕业后,曾在英国作记者。从作记者那天起,就开始筹划他自己的新闻事业。目前,处于事业巅峰的默多克关注着什么,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愿望,在激烈竞争中信奉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和保持着怎样的头脑,又是怎样看待其“王国”的发展趋势……笔者有机会在近距离观察这位新闻业大亨。
今年65岁的默多克,有丰富经营经验,还有他自己的企业哲学。他坦言自己的目标是“国际化”。他举例说,去年,他的“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生产的影片,导演分别来自德国、荷兰、中国和美国,可谓人才荟萃。生产的片子包括《好汉不死》和《生死时速》等。默多克认为计算机、卫星和光缆,把世界变小了,也变得更和平了。“人们彼此了解得越多,就更有可能让世界走到一起,有把不同文化国际化的可能。可以先介绍音乐,或许只是体育。你看,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在作什么,就是把人们带到一起。现在一打开电视机,人们往往看着同样的体育节目,每天人们就是这样联系在一起。多了解别人的文化,这对世界有益。世界有很多灾难,包括战争,往往是了解不够造成的。”默多克的历史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他自己也许没有认真想过,但它确实是默多克行为的信条。
笔者想了解默多克处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感受。他在1983年创办英国“空中广播公司”电视台的最初几年里,有时一周损失就高达200万英镑。默多克形容自己当时的处境:像田野里的青蛙,随时有被耙地器的铁齿抓碎的危险。沮丧程度,可见一斑。笔者问他,今天是否还有那种“青蛙感觉”。他说,成功的企业家都是“患有某种妄想狂的人”,面对竞争,总是忧心忡忡,小心提防。他说,“空中广播公司”现在已成为股票市场上很被看好的公司,并使他获得了在新闻业上发展的成功经验。据悉,今日“空中广播公司”每年赢利在3亿英镑左右。作为企业家,默多克称自己是集“远见”与“冒险”于一身的那类人物。
默多克先生最后谈到英国的报价大战,他称那是争夺发行量的战争。目前,英国《泰晤士报》已有18年不能赢利,必须想法增加发行量才能生存下去。他似对《泰晤士报》的竞争能力不那么具有信心。他觉得,像《每日电讯报》这样的报纸和丰富的电视节目影响了《泰晤士报》读者群的扩大。他认为,有特色的报纸才可以在与电视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