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和平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祝贺国际宇航联第四十七届大会开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07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和平开发利用空间资源
——祝贺国际宇航联第四十七届大会开幕
国际宇航联合会第四十七届大会,今天在我国首都北京隆重开幕了。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宇航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聚集这里,广泛探讨航天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的诱人前景,共同研究21世纪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以和平开发利用空间资源为宗旨的国际合作。这必将对世界各国扩大航天技术的应用,迎接21世纪的严峻挑战,产生重要影响。我们谨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群体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科学技术之一。自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送入太空以来,航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竞相发展航天技术,相继发射成功应用卫星等各类航天器4700多个。各类应用卫星越来越广泛地渗入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出传统生产方式无法达到或难以实现的效益和作用。可以说,航天技术成果已走进千家万户,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次航天发射都牵动着亿万公众的心,受到人们广泛而持久的关注。不断开发和应用航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和应用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航天技术使人类活动范围再一次扩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和人类自身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人类文明史上又一次质的飞跃。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40周年。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现在,我国的航天事业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设备齐全、能发射各类卫星的卫星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台站、远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科研生产协作网和质量保证体系;具备了系统工程决策能力和管理经验,培育了一支思想素质好、作风过得硬、技术水平高的科技队伍和产业大军。40年来,我国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能力,在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前提下,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商业卫星的发射服务。我国自行研制的各类卫星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航天技术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国航天事业在特定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用较小的投资,独立进行航天活动,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生命力,显示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展望21世纪,世界面临人口快速增长,地球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全球环境污染和气候恶化,交通运输的沉重负担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等问题,还必须防止和拦截宇宙危险物质对地球和人类的侵害。发展航天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航天技术发展充满高风险,我们仍有理由相信,在国际宇航联合会的继续努力下,通过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和航天工作者的共同奋斗,人类对太空及其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一定会在21世纪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拥有世界1/5人口的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发展航天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为子孙后代的幸福与安宁作出应有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