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李国安:打井为民志不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07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国安:打井为民志不移
本报记者刘亮明
“我们李团长出名了,但他毫不居功自傲,艰苦奋斗的精神没变。他的心仍然时刻牵挂着内蒙古边疆的八千里边防线。”说起李国安,他所在的给水团干部战士无不心悦诚服,充满敬佩之情。
李国安贴身的衣兜里,装着一幅标有109眼井位的内蒙古边防地图。那些小圆点儿总是叫李国安寝食难安,因为它关系到地处高寒干旱区的10万边防军民的饮水问题。他说:“党和人民给了我那么高的荣誉,江总书记先后3次接见我,我要把这些化为动力,在有生之年竭尽全力为边防军民多办好事实事。”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老龙布浪村祖祖辈辈饮用高氟水,今年4月,给水团在村头竖起了井架。为了早一天让村民吃上甜水,李国安一连去了4次。每次一进村,他总是直奔钻井台,和战士们一起奋战,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有时腰疼得汗珠直掉,战士们劝他休息,他总是说:“农牧民兄弟吃不上好水,我心里就难受,哪能歇得安稳。”5月初的一天,甜水终于打出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像过节一样,穿上新衣,敲起锣鼓,纷纷簇拥在井台周围。一位老人看着在井台上忙碌的李国安感激地说:“李团长,你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哪!”
通讯员卜凡广最大的感受是团长今年更忙了,在团部没呆几天,总往边防钻井点跑。小卜要他注意身体。李国安说:“我50岁出头的人了,现在不抓紧为部队干点事,以后想干也不行了。”小卜说,李团长就是这么一个人,拿他没办法。
今年8月初,李国安的爱人来到呼和浩特团部探亲,李国安却匆匆赶去北京办事。办完事还没来得及回到呼市,又直接赶到近2000公里外的阿拉善边防钻井点解决掘进难题。几天后回到呼市,和妻子只团聚了一天,听到呼伦贝尔盟一个井点又出现掘进难题,就又风风火火飞到了海拉尔。
听说井点地下地质情况复杂打不下去,李国安寝食不安,昼夜和工程师研究对策,饿了一包方便面,渴了一杯白开水。他亲自指挥,直到新的打井设备从安徽运到井点,攻克了掘进难题,才离开钻井点。今年前8个月,李国安拖着“箍钢腰”的身子,10多次奔赴在呼伦贝尔到阿拉善的八千里边防线,和钻井前线的部队官兵研究对策,攻克难关。
9月16日,第109眼井在海拉尔出水了,原计划3年完成的任务提前1年多完成了,10万边防军民吃水难的历史宣告结束。人们称赞李国安不愧为“模范给水团长”,但他诚恳地说:“荣誉是大家的,离开给水团的干部战士,我连一根钻杆也扛不起来。”
现在,李国安贴身的衣兜里又换了另一幅地图:图上画着全国边境地区的贫困县。他把打井扶贫纳入了给水团的下一步工作计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