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坚持因地制宜大兴农田建设山西发展脱贫主导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07
第2版(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坚持因地制宜大兴农田建设
山西发展脱贫主导产业
本报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两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加大扶贫力度,立足解决温饱问题,大兴基本设施和基本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畜牧等主导产业,扶贫攻坚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
“八七”计划实施之初,山西共有50个贫困县(其中国定贫困县35个)、381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2%。为了打好扶贫攻坚战,省里及时调整充实了50个贫困县的领导班子,实行任期5年不变的目标责任制;还与140个厅局签订了包乡扶贫责任书。吕梁地区在乡村扶贫的干部总数达5400多人,基本做到村村有国家干部。省里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大量配套扶贫资金,今年又新增扶贫专项投资7000万元。各地市以及水利、电力、交通、电讯、教育、卫生等部门也相应增加了扶贫资金的投入。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还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资金足额、及时用于扶贫攻坚。
在确保资金到位的同时,山西立足解决温饱问题,把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各贫困县都成立了基本农田服务中心,在工程规划、机具装备和资金的承借、承还上提供服务。“八五”期间,投入资金1.52亿元,建成基本农田130万亩。各贫困地区利用扶贫资金大力发展种养业,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脱贫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初具规模的区域性生产基地。如,以阳高、天滇为主的20万亩蔬菜开发区;150万亩沿黄河红枣开发区;年产肉类8万吨的晋西北畜产品开发区;晋西南100万亩苹果开发区等。这些主导产业的开发,有效地提高了贫困山区群众走向市场的能力,发挥了贫困山区的潜在优势。到1995年底,贫困县中有4个县解决了温饱,14个县接近攻坚目标。贫困县人均收入达748元,贫困人口减少到230.46万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