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王思明:黄土地上写新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0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王思明:黄土地上写新篇
孟西安祁勇
在层层叠叠的黄土高原腹地,在纵横交错的峁梁沟壑深处,有一所闻名全国的山村小学——陕西省延长县下西渠小学,这儿出了个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延安地区“人民教育功臣”王思明。
9月28日,我们来到了下西渠小学,只见一座白色瓷砖贴面的二层“小洋楼”矗立在红色的围墙内,围墙四周的山坳沟畔上,葱绿的果树林中满是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梨,那一棵棵金黄色的油葵,向着太阳,喜滋滋地笑弯了腰……
“今年雨水足,秋庄稼长得不错,苹果、油葵丰收在望!”眼前的王思明依旧是那样憨厚质朴,那样实在。就是这位普通的陕北汉子,带领学生艰苦创业,29年来累计勤工俭学收入近20万元,使下西渠村的两代人享受了免费教育。学校三迁校舍,从两孔岌岌可危的土窑洞,到3间砖木结构大瓦房,直到现在两层12间的“小洋楼”。当年仅有14名学生,五角钱的学费把2/3的学龄儿童挡在校门外。如今适龄儿童入学率等指标连年实现100%,比延安地区普及初等教育规划整整提前了15年。
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95年底,下西渠小学终于实现了五机一幕(电视机、录像机、投影机、幻灯机、录音机和投影屏幕)的电化教育,近两年又相继购回了五台电脑学习机,今年8月还添置了一台386电脑。看着山村孩子的小手紧张地在键盘上操作,王思明欣慰地笑了。如今,他正筹划着把学校建成一所免费寄宿制学校,同时也打算接收其它村的一些特困生。而这一切都需要钱。从北京回来,收好劳模奖章,他便搞起了勤工俭学。今年他创办了校办油脂加工厂,引进了油葵新品种,同时积极筹建计划中的养猪场。为修理学校果园而摔伤致残的右脚,不能长时间站立,一天劳动下来肿得老高。但是,他咬咬牙,仍坚持奔波在教室和勤工俭学基地。
利用学校的空教室,王思明又办起了“农民技术学校”,自费购置了种植、养殖技术录像带和农业科技书籍。他捐资1万元购买苹果、梨树苗分给村民栽种,使40多户的小村庄建起了200多亩的果园。他说:“我们打算明年在村里建设一个400亩的优质仁用杏基地。今年引种的油葵新品种获得丰收,明年将为村里每人提供一亩地的种籽,仅此一项每人可增收300元。”村长王雁民则高兴地说:“学校成了我们村的科技窗口和信息窗口。王老师看得远,看得准,他怎么说,咱就怎么干,过两年俺村准会变成小康村。”
王思明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动并激励着周围村民和全县干部群众。前来学习新技术、求购油葵种的人络绎不绝。县烟草公司学习王思明的拼搏奉献精神,加强管理,一举扭亏为盈,两年来累计创造利润2000多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