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王廷江:本色不变眼界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新风貌

王廷江:本色不变眼界宽
本报记者 贾建舟 刘磊
日前又在济南见到了山东临沂市沈泉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廷江,他是应邀到省城来做事迹报告的。上午做完报告,中午他就匆匆赶回村里了。自从在北京做完事迹报告回来后,王廷江更忙了:应邀去外地做报告、接受新闻单位采访、接待参观来访……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可不论在村里还是在外地,他一天也没有放松村里和公司的工作,口袋里的手机便成了布置工作和听取汇报的“热线电话”。就连应邀到外地做报告,他也总是见缝插针地忙工作。
9月11日,从苏州赶回来已是晚上8时多,像每次出差回来一样,王廷江家没进、饭没吃,直接到了公司。察看过养猪场、冷藏厂后,已是9时,他一边吃饭一边通知他的助手来开会。当结束这一天的工作时,已是深夜时分。
荣誉让王廷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在与记者交谈时,他反复说道:“每当我走进车间看见工人挥汗如雨忙忙碌碌的情景,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内疚。活是大家干的,财富是大家创的,而我只为乡亲们做了一点点事情,荣誉却让我得了。什么时候我也不能忘了农民的本色。我一定要把企业经营得更好,让大伙儿过上更好的日子,来报答党、报答乡亲们。”文化程度不高的王廷江说不出高深的大道理,但朴素的语言坦陈的是他的真实情怀。
和以前一样,如今的王廷江穿的还是那身普普通通的衣裳,蹬的还是一双山里人常穿的那种黑布鞋,神情还是那么憨乎乎的,若不是口袋里的手机不时响起,简直看不出这是一位掌管着数亿资产的董事长。
和以前一样,王廷江还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每天早晨6时之前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除了外出开会、做报告,其余时间几乎都吃住在公司,一日三餐跟职工一样吃大锅饭。
和以前一样,王廷江每次出差在外,除非业务需要,还是舍不得在宾馆吃饭,总是找个小饭馆下碗面条或是吃上几个包子。
出了名的王廷江依然保持着那份难得的纯朴,可他的眼界更宽阔了。以前,他常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人都富起来才算富。”现在,沈泉庄的乡亲们富了,但王廷江并没有满足,他又琢磨出一个理儿:“沈泉庄富了也不算富,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才是真正的富呢!”于是,他主动承担了山东省支援三峡工程的骨干项目——鲁川建陶股份有限公司。这个企业位于四川省忠县,总投资2500万元,一期工程就可解决900多名移民就业。为了让这个厂早日投产,一年里王廷江不知多少次来到这个长江岸边的贫困县,组织施工,培训职工。现在,这个厂已建成投产,忠县县委、县政府送给沈泉庄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对口支援谱写三峡篇章,鲁川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表达了忠县人民的感激之情。
不久前的北京之行,让王廷江又确立了新的目标。8月中旬在北京参观京郊的韩村河村和窦店村时,王廷江找到了自己村子的差距。回到沈泉庄,立即召开党支部会和村委会,他说:“过去咱总觉得沈泉庄搞得不错了,现在看了人家先进村,才发现差距还大得很呢!咱可不能飘飘然、昏昏然,被成绩蒙住眼睛。”
乡亲们看着王廷江的腰板不如以前了,都心疼地劝他注意休息,可他说:“我是村里的领墒牛,歇不起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