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田沛发:山村烛光更明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新风貌

田沛发:山村烛光更明亮
本报记者胡跃平
格老村坐落在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一条深深的峡谷中。就是这个在一般地图上找不到的苗族山寨,一个苗家汉子的名字从这里响彻神州大地,他就是山村教师田沛发。
1994年10月14日,在学校财产受到破坏,学生和村干部遭歹徒打杀的危急关头,田沛发父子挺身而出,与歹徒英勇搏斗,田沛发身负重伤,儿子田金定光荣牺牲。之后,田沛发又召回在广东做工的三儿子,接过教鞭完成哥哥未竟的事业。
去年初春,田沛发伤势痊愈,回到了学校。眼下,贵州正在掀起“远学孔繁森、近学田沛发”的热潮,人们在关心着田老师和格老村小学的近况。
不久前,我们进入格老村,几间用民房改成的教室里,传来琅琅读书声。一间木板房里,四年级的38名山村娃佩带着红领巾端坐课桌前,田沛发正在领读课文。52岁的田沛发,单薄瘦弱,黑黝黝的脸上至今有一道同歹徒搏斗时留下的疤痕。
下课钟声响了,田沛发走进办公室。这位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做过报告,面对掌声、鲜花和各种荣誉的山村教师,依然那么平静、谦和。他说:“在贵州,像我这样的山村教师太多了。人们敬重我,不是我多么了不起,而是通过我表达对教师的尊敬之情。我仅仅是做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做的事情。如果离开了教育事业,离开了格老村,我就失去了生命的价值。”
的确,他把生命之根深深地扎进了他脚下的这片土地。出院一年多来,田沛发比过去更忙了。为早日结束格老村点油灯的历史,他同村干部一起翻山越岭选择线路走向,几次去地区水电局争取了6万元专项资金。今年4月,电终于通了,全村人欢天喜地,都说多亏了田校长。村支书田如生说,去年,上面拨款支持村里建幢三层高的教学楼,这下可累坏了田校长。他把自家责任田里的秧子拔掉,取出泥土打了十几万块砖坯,从请城里师傅砌砖窑到搬砖、挑煤、筛煤,他带头干。今年正月初二,镇领导来给他拜年,进家后不见人,原来他悄悄带着全家人在山下挑煤烧砖。镇长见他十个手指全是血泡,心痛得不知说啥好。记者在村里看到,这幢造型别致的教学楼即将装修完工。他还将社会各界的捐款用来建奖学金、打课桌椅和补贴交不起学费的孩子,还建了一座小桥,学生们上学再也不用趟水过河了。
现在,学校建立了教学中心组,每周六组织全体老师学习教学心理学、小学教材教法等业务知识和时事政治。田沛发常对大家讲:“学校切不可徒有虚名,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立足之本。”学校如今已走入正规化,除个别残疾儿童外,村里适龄孩子都已入学,全村240多户,家家都有了读书人。邻近五个村的孩子也有不少来此读书。今年学校五、六年级在全镇统考中获第一名,18名毕业生有17人进入中学,其中一名考入了地区重点中学,这在格老村是破天荒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